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施命發號的意思、施命發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施命發號的解釋

發布號令。 南朝 宋 顔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詩序》:“選賢建戚,則宅之於茂典;施命發號,必酌之於故實。”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施命發號的詳細解釋如下:

  1. 基本釋義
    該成語意為發布命令、下達指示,指具有決斷權和指揮權的行為。核心含義與"發號施令"相近,但更強調通過正式命令行使權威。

  2. 出處與背景
    源自南朝宋時期顔延之的《三月三日曲水詩序》,原文為:"選賢建戚,則宅之于茂典;施命發號,必酌之于故實。" 此句強調發布政令需依據典章制度。

  3. 用法與語法

    • 詞性:作謂語、定語或賓語
    • 語體:多用于書面語
    • 例句:"将軍在營中施命發號,各隊迅速整裝待發"()。
  4. 近義詞
    發號施令、施號發令、號令如山()。

  5. 使用注意事項

    • 多音字辨析:
      • "發"讀作fā(如"發布")而非fà("頭發")
      • "號"讀作hào(如"號令")而非háo("呼號")。

該成語現多用于描述領導者或權威人物下達指令的場景,具有古典文學色彩。如需了解完整成語接龍或更多例句,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施命發號:詳解一個成語

施命發號,指的是發出指令,下達命令,授予指揮權。該成語由四個字組成,下面來詳細解釋每個字的含義和結構。

拆分部首和筆畫

施命發號的第一個字是“施”,由“方”和“方塊”的組合構成,是一個常見的部首,表示方向、方位之義。并且,施字的總筆畫數是5。

第二個字是“命”,由“口”和“丶”構成,也是一個很常見的部首。命字的總筆畫數是8。

第三個字是“發”,由“又”和“又”構成。發字的總筆畫數是5。

最後一個字是“號”,由“口”和“兒”的組合構成。號字的總筆畫數是7。

來源和繁體

施命發號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軍事指揮體制。在戰争中,指揮官通過發號施令來調配兵力、指揮行動,決定勝負。因此,施命發號逐漸成為形容一個人擁有統領、指揮的權力。

這個成語的繁體形式為「施命發號」,雖然書寫形式不同,但意義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施命發號在古時候的寫法有所不同。其中,“施”字在篆書中寫作「田攵又」,表示用農具在田地上作為調度的意思。而“命”字在篆書中的寫法是「口丨」,表示口中釋放命令。而“發”字則是由「又又」的組合構成,表示命令傳達的意思。最後的“號”字在篆書中寫作「口耳」,意為從口中發出聲音。

例句

1. 指揮官施命發號,全軍奮勇前進。

2. 在比賽中,教練員施命發號,隊員們紛紛呈現出默契的動作。

3. 政府施命發號,號召市民居家行動,共同抵制疫情。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施行、命令、發出號令

近義詞:頒發指令、發布命令、下達號令

反義詞:聽命履行、遵從、接受命令

施命發號這個成語源自中國古代軍事的指揮體制,形象地表達了通過發出命令和指令來掌握和調遣一切的權力和能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