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薮澤的意思、薮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薮澤的解釋

(1).指水草茂密的沼澤湖泊地帶。《莊子·刻意》:“就藪澤,處閒曠,釣魚閒處,無為而已矣。” 宋 蘇轍 《民政下·第三道》:“及行天下,覽其山林藪澤之所生,與其民之所有,往往與古不類。” 明 劉基 《寄贈懷渭上人》詩:“我如野鳥貫藪澤,絡以羈鞿知必踠。” 章炳麟 《訄書·原人》:“莙藻浮乎江湖,魚浮乎藪澤。”

(2).猶淵薮。喻人或物荟聚之處。 五代 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風流薮澤》:“ 長安 有 平康坊 ,妓女所居之地……時人謂此坊為風流藪澤。” 明 袁宏道 《鄭母節行始末》:“ 巴陵 ,賈藪澤也。” 況周頤 《蕙風詞話續編》卷二:“ 維揚 本鶯花藪澤。自昔 新城 司李,狎主詞盟; 紅橋 冶春,香艶如昨;浮湛宦轍,代有名流。”

(3).猶草野。《後漢書·郎顗傳》:“若有德不報,有言不醻,來無所樂,進無所趨,則皆懷歸藪澤;修其故志矣。” 晉 葛洪 《抱樸子·窮達》:“邈俗之士,不羣之人……或抑頓於藪澤,或立朝而斥退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薮澤”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讀音與基本釋義

“薮澤”的正确讀音為sǒu zé。其中:


二、文化内涵與引申義

  1. 自然地理意義
    原指水草叢生的濕地,如《莊子·刻意》提到“就薮澤,處閒曠”,描述隱士選擇此類環境修身養性。

  2. 人文引申義

    • 彙聚之地:比喻人或物聚集之處,如唐代長安的“風流薮澤”形容文人雅士彙聚的場所。
    • 隱逸象征:古代常與隱士文化關聯,代表遠離塵嚣、追求甯靜的生活方式。

三、古籍與文學作品引用


四、常見誤讀與學習建議

部分人誤讀為“sǒu zhé”,需注意“澤”在詞中讀“zé”。學習時可結合字形(“艸”部表植物)和語境記憶詞義。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例句或演變考據,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薮澤的意思

《薮澤》是一個漢語詞彙,形容茂密的草木長在濕地或沼澤地帶的情景。它代表着自然的繁茂與生機。

拆分部首和筆畫

詞語《薮澤》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艹” 是草的部首,表示植物;“水” 是水的部首,代表液體和水相關的事物。這個詞的總筆畫數為16個。

來源和繁體

《薮澤》一詞起源于古代,最早出現在《詩經》中。在繁體字中,就是「藪澤」。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在有所不同。《薮澤》一詞在古代的寫法為「襚澤」,“襚”字是由衣服和王的部首組成的,表示植物的茂盛和王者的權勢。

例句

1. 這片濕地草地上,綠草如茵,滿目薮澤。

2. 小溪邊的薮澤中,農田裡的莊稼茁壯成長。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薮中草、薮草叢、澤國、澤被。

近義詞:濕地、沼澤、沼澤地、沼澤區。

反義詞:旱地、幹燥、荒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