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旒扆的意思、旒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旒扆的解釋

(1).借稱帝王。旒為帝王的冕旒,扆為帝王座位後的屏風,故稱。 唐 姚崇 《于知微碑》:“朝庭稱歎,聲聞旒扆。” 唐 張說 《姚崇神道碑銘》:“上惻旒扆,旁悲路衢。” 唐 陸龜蒙 《徐方平後聞赦因寄襲美》詩:“新春旒扆禦翬軒,海内初傳渙汗恩。”

(2).借稱帝位。《舊唐書·高宗紀論》:“大帝往在藩儲,見稱長者;暨升旒扆,頓異明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旒扆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由“旒”和“扆”兩部分組成,專用于描述帝王儀制與居所,象征至高無上的皇權。其具體含義如下:

  1. 本義解析

    • 旒(liú):指帝王冠冕前後懸垂的玉串。古制天子冕冠十二旒,諸侯九旒,以玉珠數量區分等級,是禮制中身份與威嚴的象征。
    • 扆(yǐ):指宮廷中置于門窗之間的屏風,通常繪有斧形紋飾(稱“斧扆”),為帝王禦座後的屏障,代表權力核心的莊重與神秘性。
  2. 合成詞義

    “旒扆”合用代指帝王本人或皇權。如《魏書·李順傳》載“躬蹈旒扆”,即指君主親臨朝政;唐代王維《送韋大夫東京留守》詩雲“雲陛旒扆”,以“旒扆”借喻帝王所在的宮廷。

  3. 文化内涵

    該詞濃縮了古代帝王權威的視覺符號:冠冕之旒彰顯禮法秩序,斧扆屏風界定君臣空間,二者共同構建了“君權神授”的儀式感與神聖性,常見于史書與頌聖文體中。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旒扆”是一個極為罕見的組合詞彙,目前未在常規漢語詞典或文獻中發現确切記載。根據單字拆分分析:

  1. 旒(liú)

    • 原指古代帝王冠冕前後懸垂的玉串,如“冕旒”。
    • 引申為帝王權威的象征,常見于“冕旒”一詞中,如《禮記》記載天子“十有二旒”。
  2. 扆(yǐ)

    • 指古代宮殿門窗間繪有斧形圖案的屏風,又稱“斧扆”。
    • 象征帝王權位,如《儀禮》中描述天子“負扆南面而立”。

推測可能的含義:

建議進一步确認詞彙出處或檢查是否為“扆旒”“冕扆”等類似詞的筆誤。若涉及詩文引用,請提供原文以便更精準解讀。

别人正在浏覽...

伴送寶露北伐齒數重仞寵幸傳玩詞盟錯然大嫂掉鞅飯甑浮藻附枕改建鈎研古本古雪麾掃狡桀井泉開嚬看菜吃飯潰決兩截事林衣龍竹毛員鼓梅豆冥佑蜺妖篇韻前不巴村,後不着店遷逃峭急竊政青釭毬杖踢弄栖尋契意人天騷攪勝算沈魅水濆天氣圖題參體取脫尾外祟忘乎其形完勝危思文壇五綦香灰縣鷄顯戾仙譜玺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