杆棒的意思、杆棒的詳細解釋
杆棒的解釋
用作兵器的木棒。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話兒不提樸刀桿棒,長槍大馬。”《水浒傳》第一○二回:“﹝ 王慶 ﹞分開衆人,向 賀吉 取了桿棒,脫了汗衫,拽紮起裙子,掣棒在手。”《古今小說·史弘肇龍虎君臣會》:“朝登紫陌,一條桿棒作朋儔;暮宿郵亭,壁上孤燈為伴侶。”
詞語分解
- 杆的解釋 杆 ā 較長的棍:杆子(a.長棍;b.方言,指揭竿而起的人;c.指結夥搶劫的土匪)。旗杆。桅杆。電線杆。 杆 ǎ 器物上像棍子的細長部分:杆秤(區别于台秤等)。筆杆兒。杆菌。 量詞,用于有杆的器物:
- 棒的解釋 棒 à 棍子:木棒。棒子(a.棍子;b.玉米的别稱)。棒槌。棒冰。棒球。棒喝(?)。 體力強,能力大,成績好,水平高:功課棒。身體棒。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杆棒”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指古代用作兵器的木棍,具有以下具體含義和用法:
1.基本釋義
- 定義:杆棒是由木材制成的長棍,常作為兵器使用,屬于冷兵器範疇。其長度和粗細適中,便于揮舞和擊打,多見于民間或軍事場景。
- 讀音:普通話中讀作gǎn bàng(部分文獻注音為gān bàng,但現代以“gǎn”為主流讀音)。
2.曆史用例
- 在古典文學中常見,例如:
- 《水浒傳》中王慶“取杆棒”對抗衆人(、)。
- 《西廂記諸宮調》提到“樸刀杆棒”為常見兵器。
- 宋太祖趙匡胤以杆棒為武器征戰,成為民間傳說。
3.結構與用途分析
- 材質:整體為木質,部分可能包鐵皮或加重頭以增強攻擊性。
- 功能:既可防身,也能用于比武、行軍作戰,因成本低、易制作而廣泛流傳。
4.文化意義
- 杆棒常與民間英雄或綠林好漢形象關聯,象征樸素的武力與抗争精神。如《水浒傳》中草莽英雄多用此類兵器(、)。
補充說明
- 現代漢語中,“杆”字單獨使用時多指細長物體(如筆杆、旗杆),而“杆棒”一詞更強調其兵器屬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水浒傳》相關章節或古代兵器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杆棒的意思
杆棒是一個漢字詞語,它有多個意思。一般來說,杆棒指的是一種長而直的器具,常用于支撐或擊打物體。此外,杆棒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堅強、剛強。
拆分部首和筆畫
杆棒的部首是木(mù),由兩個筆畫組成。而整個漢字杆有6個筆畫,棒有11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杆棒是漢字的一種,它是從古代演變而來的,具有悠久的曆史。在繁體字中,杆棒的寫法與簡體字保持一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常常有多種形式。杆棒在古時候的寫法與現代簡化字有所不同,但基本的結構和意義仍然保持一緻。
例句
1. 這支杆子可以用來支撐帳篷。
2. 他用棒子擊打地面,發出響亮的聲音。
組詞
杆棒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語:
1. 杆子(gān zǐ):指一種細長且直的器具。
2. 棒子(bàng zǐ):表示一種用來擊打或劈砍的長條狀物體。
近義詞和反義詞
杆棒的近義詞是棍子、棍棒。它們都表示類似的意思,即長而直的器具。反義詞則可以是彎曲、彎折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