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并辔的意思、并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并辔的解釋

[horse and horse;neck and neck] 并驅,騎馬一同走

遂與并辔而歸。——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

詳細解釋

謂并執馬缰繩。辔,缰繩。《左傳·成公二年》:“左并轡,右援枹而鼓。馬逸不能止,師從之。”後因指兩馬并行。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志·釋争》:“是故并轡争先而不能相奪。”《說唐》第二回:“ 羅藝 大喜,同 楊林 并轡而行。” 楊成武 《飛奪泸定橋》:“我和團長并辔而行。”


並轡:1.兩馬并馳。 唐 張說 《贈趙侍禦》詩:“并轡躧郊郭,方舟玩遊演。” 宋 陸遊 《十二月二日夜夢與客并馬行黃河上》詩:“并轡徐驅百裡中,雲開 太華 翠摩空。”

(2).猶言并駕齊驅。 宋 無名氏 《儒林公議》卷上:“﹝ 張詠正 ﹞嘗遺 億 書雲:‘世之才豪,須藉知識制之,則豪氣不暴縱,不與 伊 呂 并轡,亦合著名垂範不朽。’”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音律序》:“雖不敢望追蹤前哲,并轡時賢,但能保與自手所填諸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并辔(拼音:bìng pèi)是一個漢語詞彙,由“并”和“辔”兩個字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兩匹或多匹馬并行前進時,騎手共同控制缰繩的動作或狀态。以下從語義、用法及文化背景展開詳細解釋:


一、字義解析

  1. 并:

    本義為“并列”“并排”,引申為同時進行或共同行動。此處強調馬匹行進時的空間關系。

  2. 辔:

    指駕馭馬匹的缰繩,是控制馬方向的關鍵工具。《說文解字》釋:“辔,馬縻也”,即系馬的繩索。

合成釋義:

“并辔”字面指兩匹馬的缰繩并列,實際描述騎手并肩騎馬、共同控缰前行的場景,隱含協調、同步之意。


二、用法與文化内涵

  1. 動作描述:

    常見于古代文獻,描寫人物騎馬并行時的姿态。例如:

    “二人并辔而行,談笑風生。”(《三國演義》)

    體現平等、親近的關系或協作狀态。

  2. 象征意義:
    • 協作精神:如軍隊中将領并辔指揮,象征同心協力。
    • 情感紐帶:親友并辔出遊,暗示情誼深厚(如詩詞中“并辔同遊”)。
    • 地位平等:古時身份差異者不可并辔,故常用于身份相當者(如《禮記》載“士大夫并辔”之禮)。

三、權威文獻例證

  1. 《漢語大詞典》:

    釋為“并執馬缰,騎馬并行”,強調動作的同步性(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年版)。

  2. 《古代漢語詞典》:

    列典故“并辔齊驅”,喻能力或地位相當(來源:商務印書館,2014年版)。

  3. 古典文學作品:
    • 白居易《贈内子》:“并辔登仙山,攜手遊雲林。”
    • 《詩經·小雅·車舝》:“并驅從兩狼兮”,雖未直用“并辔”,但“并驅”為同源意象。

四、現代應用與延伸

現代漢語中,“并辔”多用于文學、曆史叙述或成語(如“并駕齊驅”),保留古雅色彩。亦引申至非騎馬場景,如:

“兩支隊伍并辔前進,完成科考任務。”(喻協作并進)


“并辔”是具象動作與抽象象征的結合體,既描述騎馬并行這一具體行為,又承載協作、平等、情誼等文化内涵。其使用需結合語境,常見于書面語及曆史文本,現代延伸義仍強調“并行共進”的核心邏輯。

網絡擴展解釋

“并辔”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本義:指兩匹馬并排前行,或兩人共同執缰繩騎馬并行。

二、用法與例句

  1. 描述共同行動:

    • 如《初刻拍案驚奇》中“明日并辔出涿州”,表示兩人騎馬同行。
    • 現代例句:“輕車簡從,和李左車并辔齊驅”()。
  2. 比喻齊頭并進:

    • 常用于抽象語境,如“仁慈和正義是并辔齊驅的”(),強調兩者同步發展、不相上下。

三、相關成語

四、權威來源

“并辔”既指具體的騎馬并行場景,也可用于抽象比喻,強調同步或協作關系。

别人正在浏覽...

阿炳八柱萹豆碧瑠璃秉要執本材植茶儀程役春晚初時刀葉的顱滴粉搓酥厎厲風憲阜財謡剛骾膏糜各處害渴何樓橫陂橫鋸面槐樹黃秔喚質降虜角尺假肢觊豁近傍極珍卷襞開統老醬棚樂安類叙流風回雪留取龍笙論執羅衫明驗大效暮禮晨參囔鼻搶親清風兩袖瓊璧求托棄瑕録用阙景僧侶勢利眼識職稅饷詷喝頭出頭沒祥祉閑息脅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