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折博的意思、折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折博的解釋

謂以金銀折換實物,或物與物相折換。 宋 蘇轍 《論蜀茶五害狀》:“客旅無見錢買茶,許以金銀諸貨折博。”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折博”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以物易物或折算錢物的交易方式。《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為“以財物折換、博取所需”,具體可從字義和用法兩個層面解析:

  1. 字義解析

    “折”本義為折斷,引申為折算、折合;“博”指廣泛交換或謀取。二字組合後,“折”側重物質價值的轉換,“博”強調交易行為的廣泛性,整體指代古代以物抵錢價交換的經濟行為。

  2. 曆史用例

    該詞多見于宋元文獻,例如《宋史·食貨志》載“民間折博務,以粟帛易鹽茶”,指百姓用糧食布匹換取鹽茶等生活物資。明代《宛署雜記》亦提到“折博官俸,以絹代銀”,反映當時官員俸祿的折算制度。

現代漢語中,“折博”一詞已不常用,但在研究古代經濟史時仍具參考價值。其衍生含義可引申為“通過交換實現資源再分配”,例如當代學者研究貨币史時,會将古代“折博制度”與市場經濟中的期貨交易進行類比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

“折博”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需結合不同語境區分:

一、經濟交易含義(主流解釋)

指以金銀或其他貨物進行折價交換的貿易形式,常見于宋代經濟文獻。例如:

  1. 核心定義:用金銀兌換實物,或不同貨物之間的互換交易。宋代為促進商業流通,允許客商在缺乏現錢時以此方式完成交易。
  2. 曆史實例:蘇轍在《論蜀茶五害狀》提到“客旅無見錢買茶,許以金銀諸貨折博”,反映當時茶葉貿易中金銀與貨物互換的普遍性。

二、文藝活動含義(學術争議)

部分現代研究提出,宋代“折博”可能指一種以詩詞朗誦、角色對弈為主的文學遊戲,類似折子戲。但此說法尚未見于權威古籍,需謹慎考證。


建議:若用于曆史或文學研究,建議優先參考《宋史》《續資治通鑒長編》等原始文獻,或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經濟角度的解釋史料支撐更充分。

别人正在浏覽...

罷羸包巟薄情無義避退渤解不階承筐俦匹單人舞大着丁口匪兕鳳隻鸾孤伏室負鐵光亨關節痛龜龍歸業戶過則含商咀征憨實和均鹖雀恚撻狐憑鼠伏壺中物講山蹇馬挾私基波畿略苛斂口呿眸眙快憾老丫樂盡悲來林産滿山遍野明號幕席耦犂平地鉛鐵欺昧青絲簡編區委容寬緌緌入己三墳食官夙日同席踠迹完飾文房四寳五印笑靥金下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