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諱亡的意思、諱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諱亡的解釋

謂忌言亡國。 漢 劉向 《說苑·正谏》:“ 茅焦 至前,再拜謁,起,稱曰:‘臣聞之,夫有生者不諱死,有國者不諱亡。諱死者不可以得生,諱亡者不可以得存。’”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諱亡"是一個相對生僻且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源于對"死亡"這一概念的避諱傳統。雖然該詞未被現代常用漢語詞典(如《現代漢語詞典》)作為獨立詞條廣泛收錄,但可以從其構成和傳統文化背景進行詳細解釋:

一、 字義拆解與核心含義

  1. 諱 (huì):
    • 本義: 避忌,有顧忌而不敢說或不願說。源自中國古代對君主、尊長名字的避諱制度,後引申為對某些事物或話題的回避。(參考來源:《漢語大字典》釋義)
    • 引申義: 忌諱、隱諱、隱瞞。
  2. 亡 (wáng):
    • 本義: 逃跑、逃亡。
    • 引申義: 死亡、滅亡、失去。在“諱亡”一詞中,主要指“死亡”義。(參考來源:《漢語大字典》釋義)
  3. 諱亡 (huì wáng):
    • 字面組合義: 忌諱、避諱提及“死亡”。
    • 深層含義: 指一種文化習俗或心理,即避免直接談論、提及或承認“死亡”這件事。它體現了人們對死亡的恐懼、敬畏以及對不祥之兆的回避心理。其具體表現包括使用大量的委婉語(婉辭)來代替直接說“死”。

二、 文化背景與具體表現

“諱亡”深深植根于中國的傳統文化觀念:

因此,“諱亡”在語言和習俗上的具體表現非常豐富:

三、 相關概念

“諱亡”意指對“死亡”這一概念的忌諱、回避和不直接言說。它并非一個現代常用詞,而是對中國傳統文化中根深蒂固的死亡避諱現象的概括性描述。這種現象深刻影響了漢語的表達方式(産生了極其豐富的死亡委婉語)和社會習俗禮儀,反映了古人對待死亡的特殊心理——敬畏、恐懼以及對吉祥、長生的追求。其核心在于通過語言的替代和行為的禁忌,來應對死亡帶來的心理沖擊和社會關系的變化。 (參考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 語言研究所相關論述;《中國傳統文化概論》相關章節)

網絡擴展解釋

“諱亡”是一個漢語詞語,出自漢代劉向的《說苑·正谏》,其核心含義為“忌言亡國”,指統治者或掌權者因忌諱而不願直面國家衰亡的現實問題。具體解釋如下:

  1. 出處與背景
    該詞最早見于《說苑·正谏》中茅焦勸谏秦始皇的典故。茅焦直言:“有生者不諱死,有國者不諱亡”,強調若忌諱談論死亡和亡國,反而會導緻生存和國家存續的危機。

  2. 字義拆解

    • 諱:本義是避諱、忌諱,特指對敏感話題的回避,如帝王名諱、避談災禍等。
    • 亡:指滅亡、衰敗,此處特指國家的覆滅。
      組合後表示“因忌諱而避談國家滅亡的可能性”。
  3. 引申含義
    該詞常用于警示當權者需正視危機,不可因避諱問題而錯失解決問題的良機,體現了古代政治哲學中“居安思危”的智慧。例如《說苑》通過茅焦之口,批評了統治者諱疾忌醫的态度。

“諱亡”不僅是語言禁忌現象,更反映了古代治國理念中的深刻矛盾——回避問題可能導緻更嚴重的後果。這一概念對現代管理決策仍有啟示意義。

别人正在浏覽...

邊筍筆文不振晨宵賜貢次辂撮記蛋家點翳丁内憂短外套煩傷豐昵甘肅膏髓公車司馬令工價鼓彈歸去來兮過來賀慰鴻泉戶絕靖志沮敗句號克治藍玉例會零墜賣賬毛公民困國貧批亢搗虛平菩薩魚乾暴戚施球衣犬齒犬猶兒稔歲仁悌桑葚上清失溜疎剌四帶四項基本原則歲羨唐窖頭路碨礧玮藝威夷蝸殼無嘩無源小覺崤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