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腐殖土的意思、腐殖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腐殖土的解釋

[humus soil] 主要由腐爛的植物物質(如落葉)組成的一層混合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腐殖土,又稱腐葉土或腐植土,是土壤學及園藝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根據漢語詞典及土壤科學定義,其詳細釋義如下:

一、漢語詞典釋義 指由枯枝落葉、動植物殘體等有機物質,在土壤中經過微生物長期分解、轉化後形成的一種富含腐殖質的特殊土壤類型。其質地疏松、顔色深暗(多呈黑褐色),具有良好的保水、保肥能力和透氣性,是改良土壤結構、促進植物生長的優質天然基質。《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将其定義為:“腐爛的植物質形成的土壤,土質疏松,養分豐富。”

二、土壤科學定義 在土壤學中,腐殖土特指腐殖化過程的産物。其核心成分是腐殖質——由動植物殘體經微生物分解後重新合成的複雜高分子有機化合物。該過程主要發生在森林地表(如落葉層下部)或沼澤濕地等富含有機質的生态環境中。腐殖質的存在顯著提升了土壤的陽離子交換量(CEC),增強了土壤的養分保持與供應能力(參考《中國土壤分類系統》,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三、主要特性與應用

  1. 物理特性:結構疏松多孔,通氣透水性好,重量輕,顔色深(利于吸熱)。
  2. 化學特性:富含有機質(腐殖質含量可達5%-15%或更高)、氮磷鉀及微量元素,呈弱酸性至中性(pH通常5.5-7.0)。
  3. 應用價值:廣泛應用于園藝栽培(如盆栽基質、育苗床土)、土壤改良(增加砂土保水性、改善黏土透氣性)及生态修複工程中,被譽為“黑色黃金”。

權威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腐殖土是植物殘體經自然分解形成的有機混合物,具有獨特的理化性質與生态價值。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形成

腐殖土由植物枝葉、枯枝落葉及廚餘等有機物質,在微生物作用下經長期(數月到數年)自然腐爛發酵形成。主要來源于森林表土層或木材加工廢料掩埋後的分解産物。

二、理化性質

  1. 結構特性:疏松多孔,幹态平均粒徑約223μm,濕态為66.5μm;
  2. 密度與孔隙:幹态密度約2.47g/cm³,孔隙率高,透氣性和保水性優異;
  3. 化學成分:含鈣、鎂、羧基、羟基等官能團,以及豐富的有機質和微量元素。

三、主要作用

  1. 改良土壤:增強透氣性,避免闆結,適合根系生長;
  2. 持續供肥:緩慢釋放養分,肥效可維持3年(如柏葉腐殖土);
  3. 減少換土:相比普通培養土,換盆周期延長至3年。

四、處理與使用建議

五、其他應用

除盆栽外,腐殖土也用于蘭花栽培、幼苗培育,以及堆肥生産(與腐殖質土壤類似)。家庭可自行堆制,但需注意發酵完全以避免燒根。

提示:如需具體制備方法或選購參考,可查看相關來源中的詳細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暧日奧林匹斯白練瓣香鮑氏骢八字牙梳奔牛壩辨察鞭笞鸾鳳并肩作戰車枙出條德谟克拉西堤塘根結盤固供贍怪憾骨醉合甲華薦化居混淆黑白火頭軍急火火經綸手禁盧肌肉玉雪遽卒磕塔鑛油利祿臨渴穿井綠林大盜尨茸面紅耳熱面目可憎明覈磨崖遷倅牆根窮哥們遒媚蜷屈缺事曲聽三翻四複上下平飾城時酒矢願受恩雙表讨開點讨研衛生間無甔石污垢悟性香羞懈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