赙遗的意思、赙遗的详细解释
赙遗的解释
赠送财物助人治丧。亦指助人治丧而赠予的财物。 唐 权德舆 《陆贽<翰苑集>》序:“四方賻遗数百万,公一无所取。” 明 文嘉 《先君行略》:“时属县賻遗千金,公悉却之。” 清 汪琬 《敕赠承德郎翰林院修撰加一级韩府君墓碑》:“扶丧数千里,沿路賻遗,一无所受。”
词语分解
- 赙的解释 赙 (賻) ù 拿钱财帮助别人办理丧事:赙金。赙仪。赙赠。 笔画数:; 部首:贝; 笔顺编号:
- 遗的解释 遗 (遺) í 丢失:遗失。遗落。 漏掉:遗忘。遗漏。 丢失的东西,漏掉的部分:补遗。路不拾遗。 余,留:遗留。遗俗。遗闻。遗址。遗风。遗憾。遗老(a.经历世变的老人;b.仍然效忠前一朝代的老人)。
专业解析
赙遗(fù wèi)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复合词,主要用于描述中国古代丧葬礼俗中的经济资助行为。其核心含义如下:
一、核心词义
指在丧葬仪式中,亲友向丧家赠送财物,以帮助其承担丧葬费用。这种行为既是对逝者的哀悼,也是对生者的物质支持与精神慰藉。《汉语大词典》将其明确解释为“赠送财物助人治丧”。
二、构词与语义分析
- “赙”:本义指以财物助人办丧事。《说文解字》释为“助也”,《仪礼·既夕礼》记载“知死者赙,知生者赗”,可见其专用于丧葬场景。
- “遗”:此处读作“wèi”,意为“赠与、馈赠”,与“赙”同义复用,强化了“赠送财物”的行为性质。《古代汉语词典》指出“遗”在古汉语中常表“馈赠”义。
- “赙遗”:二字结合后,特指为丧事而赠送的礼金或物资,属于古代“凶礼”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典籍与文化背景
该词多见于史书与礼制文献,体现传统社会互助伦理:
- 《后汉书·王丹传》载“遣子昱候于道,昱迎拜车下,丹下车答之。昱曰:‘家公欲与君结交,何为见拜?’丹曰:‘君房有是言,丹未之许也。’”其中“赙遗”即指吊丧赠礼(李贤注引《东观记》)。
- 《宋史·礼志》详细记载了官员丧礼中“赙赠”的规格,反映其制度化的社会功能。
四、近义词辨析
- 赙赠/赙赐:与“赙遗”同义,但“赙赐”多指君主或上级的赏赐。
- 奠仪:广义包含“赙遗”,但更侧重祭奠仪式中的礼品。
- 赗赠:特指赠送车马助葬(《仪礼·既夕礼》“公赗玄纁束帛两马”),与“赙遗”的财物性质有所区别。
权威来源参考: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 《说文解字注》(中华书局)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 《仪礼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
- 《宋史·礼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网络扩展解释
“赙遗”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fù yí,属于古代丧葬文化中的特定用语,具体解释如下:
1.基本含义
指在他人办理丧事时,赠送财物以表资助的行为,或指这类赠予的财物本身。例如唐代权德舆记载的“四方赙遗数百万”,即指多方人士赠送财物助丧。
2.用法与语境
- 动词用法:表示“赠送财物以助治丧”。如清代汪琬在碑文中提到“赙遗一无所受”,说明当事人未接受他人资助。
- 名词用法:指代助丧的财物。如明代文嘉所述“赙遗千金”,即价值千金的丧礼赠品。
3.历史用例
古代文献中常见该词,如《陆贽〈翰苑集〉序》等,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丧葬互助的重视。
4.相关词语辨析
需注意与“赆遗”(jìn yí)区分,后者指临别赠礼,与丧事无关。
5.现代适用性
此词现已罕用,多出现在古籍或特定文化研究中,日常生活中通常用“丧礼金”等通俗表达。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权威词典(如)或古代文献用例(如、8)。
别人正在浏览...
辨事碧霄路步行学士裁封陈白弛替从从容容动不失时二伏放弛分店风潦分系傅说霖挂帙豪忽鸿消鲤息豁庨建齿煎糜戒饬结搆敬事后食榘范刻暴坤角离罢烈栗灵象历然拢捻捋臂揎拳姏姆马唐媒官螟蜮逆来顺受女顺邛竹躯干人面桃花弱辰桑枲声风木湿浊署拜束持水濆黍穰戍卫锁锁太师窗町畽外域顽薄委重握守祥妖霄旰鞋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