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側息的意思、側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側息的解釋

側體呼吸。謂不敢大口出氣,表示恐懼、不安。《三國志·吳志·薛綜傳》:“斯誠羣僚所以傾身側息,食不甘味,寝不安席者也。”《晉書·李密傳》:“ 劉氏 有疾,則涕泣側息,未嘗解衣,飲膳湯藥,必先嘗後進。”《舊唐書·嚴挺之傳》:“ 挺之 所歷皆嚴整,吏不敢犯,及莅大郡,人乃重足側息。”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側息”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拼音:cè xī
結構:“側”為左右結構,“息”為上下結構。
核心含義:指側身呼吸,形容因恐懼或不安而不敢正常呼吸的狀态。

二、文獻出處與用法

  1. 曆史典籍:

    • 《三國志·吳志·薛綜傳》中描述官員因壓力“傾身側息,食不甘味”,體現緊張情緒。
    • 《晉書·李密傳》提到李密照顧母親時“涕泣側息”,展現恭敬與謹慎。
    • 《舊唐書·嚴挺之傳》記載嚴挺之治下“吏不敢犯,人乃重足側息”,反映下屬的畏懼心理。
  2. 引申意義:
    通過控制呼吸動作,側面表達内心的惶恐或極度謹慎的态度。

三、現代理解與誤區

四、使用場景

多用于書面語或曆史文本中,形容人物在高壓、嚴肅環境下的心理狀态,現代口語中已罕見。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等權威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側息》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臉上微笑的表情,即側着嘴微微笑的樣子。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左邊是“⺅”(人部),右邊是“息”(心、呼吸部)。它的筆畫數為12劃。 《側息》來源于古代的漢字文化,這個詞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爾雅·釋言》一書中。在香港和台灣地區,這個詞也被稱為「側笑」,是繁體漢字的寫法。 根據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我們可以發現《側息》的變異字形,例如古代有一種寫法是「徵笑」,其中的字形「徵」代表了臉部、面部的意思,而「笑」表示微笑。所以可以看出《側息》在古代的漢字寫法略有不同。 這個詞的用法也可以通過一些例句來理解。例如: 1. 他側息着看着那個有趣的笑話。 2. 她的臉上帶着一絲側息的微笑。 組詞方面,與《側息》相關的詞語有:側目、側眼、淺笑等,它們都可以表示面部微笑的形态。 與《側息》意思相近的詞語有:側笑、側目微笑等,它們都表達了側着嘴微笑的意味。 而《側息》的反義詞則是:正臉、嚴肅、不笑等,它們表示了相反的表情和狀态。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有其他問題,我可以繼續幫助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