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祝賀。《儒林外史》第十八回:“弟因前日進城,會見 雪兄 ,説道三哥今日壽日,所以來奉祝,叙叙闊懷。”《兒女英雄傳》第三二回:“況且轉眼就是你九十大慶,小弟定要親到府上登堂奉祝。”
奉祝是漢語中的複合詞,由“奉”和“祝”二字組成,需結合其本義與語境理解:
指恭敬地捧着、承受或遵守,引申為表達敬意(《漢語大詞典》)。如“奉承”“奉獻”均含恭敬義。
本義為祭祀時主持禱告的人,後泛指祈禱、祝願(《古代漢語詞典》)。如“祝福”“祝禱”。
結合二者,核心含義為“恭敬地表達祝願或祈禱”,強調行為中的莊重與禮節性(《現代漢語規範詞典》)。
多用于書面或正式場合,如賀信、祭祀文書中:
“謹奉祝壽辰,願安康永駐。”
(體現對長者/尊者的敬重)
在傳統祭祀中指向神明恭敬禱告,如:
“執禮奉祝,以祈豐年。”
(《禮記·郊特牲》注疏)
“奉祝”承載儒家“敬天法祖”思想,反映中國傳統社會對禮儀與祈福的重視。其使用需符合身份與場合規範,如臣子對君主、晚輩對尊長的祝願(參見《周禮·春官》)。
參考資料
“奉祝”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來源綜合分析如下:
“奉祝”指恭敬地祝賀,常用于表達對他人的祝福或慶賀,尤其適用于對長輩、上級或重要場合的禮儀性祝賀。例如《儒林外史》中提到“三哥今日壽日,所以來奉祝”,即表達對壽辰的祝賀。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更多見于古典文學作品或特定傳統場合。如需更完整釋義,可參考《儒林外史》《兒女英雄傳》等原著。
白絮班告辰夜沖鋒陷堅愁寂辍俸出土次浮大估摸帝纮丢盹豆羹蹲鹗惰奢反具廢失風漚高下在口赓載鈎餌鳏寡孤茕冠山戴粒歸思閨彥海查黑裘黑水洋橫木鴻筆花國回春之術戒臘集刊忌厭跼曲累路撂蹶子龍耳爐峰愍救拏訛頭扒摟破妄奇男子起頗容系山蠻深宅大院石筍庶出書讀五車庶工順始頭魚宴完逋王喬履韈子武斷專橫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