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閒淡 ”。亦作“閑澹”。亦作“閑淡”。1.閑靜淡泊。《三國志·魏志·阮瑀傳》“ 瑀 子 籍 ” 裴松之 注引 晉 郭頒 《魏晉世語》:“ 渾 以閒澹寡欲,知名京邑。”《北史·王晞傳》:“性閑澹寡欲,雖王事鞅掌,而雅操不移。” 五代 齊己 《喜得自牧上人書》詩:“身依閒淡中銷日,髮向清涼處落刀。” 元 劉祁 《歸潛志》卷五:“性閒澹,不鋭仕進。”
(2).指詩的風格安閑恬淡。 宋 歐陽修 《六一詩話》:“ 子美 筆力豪雋,以超邁橫絶為奇; 聖俞 覃思精微,以深遠閒淡為意。”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三:“ 岑參 在 西安 幕府,詩雲:‘那知故園月,也到 鐵關 西。’ 韋應物 作郡時,亦有詩雲:‘寧知故園月,今夕在西樓。’語意悉同,而豪邁閒澹之趣,居然自異。”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七章第五節:“盛 唐 諸詩人中, 韋 ( 韋應物 )卻是唯一的閑淡詩人。”
(3).猶清閑。《宋書·孔觊傳》:“侍中 蔡興宗 謂人曰:‘選曹要重,常侍閑淡,改之以名而不以實,雖主意欲為輕重,人心豈可變邪!’”
(4).幽雅清淡。 前蜀 韋莊 《聽趙秀才彈琴》詩:“滿匣冰泉咽又鳴,玉音閑澹入神清。” 宋 張先 《行香子》詞:“舞雪歌雲,閑淡妝勻,藍溪水深染輕裙。” 清 納蘭性德 《杏花》詩之三:“吹罷江梅纔幾日,一枝閒淡又斜暉。”
“閑澹”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不同角度展開,具體解釋如下:
總結來看,“閑澹”既可形容人物性情、生活狀态,也可指文學風格或審美意境,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如需更完整的文獻例證,可參考《六一詩話》《中國通史》等來源。
閑澹(xián dàn)是一個漢字詞語,包含兩個部首,分别是門(mén)和氵(shuǐ),總計7個筆畫。它是由“閒”(xián)和“澹”(dàn)兩個獨立的漢字組合而成。
“閑澹”在古代文獻中的使用相對較少,可以追溯到《莊子·秋水》一篇。這個詞形容人心境甯靜、安逸無憂,放松自如,享受甯靜和安逸的狀态。
繁體字“閒澹”與簡體字“閑澹”拼音相同,字義也相同,隻是書寫形式略有差異。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形式可能略有不同。根據《說文解字》和其他古代字典,字形有細微變化。例如,“閑”在古代常以 “閒”表示,“澹”則可能以“㳃”或“澹”表述,但義項相同。
1. 他過着閑澹的生活,每天都很悠閑。
2. 在這個山間小屋裡,我感受到了閑澹甯靜的生活。
閑逸、閑散、澹然、澹澹、閑暇
安逸、甯靜、靜谧
忙碌、繁忙、緊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