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規矩,法度。 漢 高誘 《<呂氏春秋>序》:“以忠義為品式,以公方為檢格。”
(2).檢正約束。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文章》:“ 陳琳 實號麤疎, 繁欽 性無檢格。”《北史·儒林傳·徐遵明》:“友人曰:‘ 張生 名高而義無檢格。’” 章炳麟 《與鄧實書》:“然學術既疏,其文辭又少檢格。”
“檢格”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規矩與法度
指行為或制度的标準規範,強調符合社會或道德準則。例如漢代高誘在《呂氏春秋》序中提到“以公方為檢格”,即用公正的準則作為法度()。
檢正約束
指對自身或他人行為的規範和約束。北齊顔之推在《顔氏家訓》中以“性無檢格”形容某人缺乏自我約束()。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該詞,曆史文獻中的用法以“法度”和“約束”為主。
《檢格》是個多音多義的漢字詞,常見的意思是指對事物的質量、規格、标準等進行檢查、評估。它也可以表示對文稿、文章等進行校對、審查。
《檢格》的部首是“扌”(手部),它是屬于左右結構的常用漢字。它的總筆畫數是10畫。
《檢格》的繁體字為「檢格」。漢字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但具體的演變過程異常複雜,無法确定具體的來源。
古代人在書寫《檢格》時,可能使用的是更為繁複的漢字寫法。這些寫法往往形狀相似,但略有不同。例如,「檢」可能以扌(手部)加隹(羽部)的形式寫作「栠」,「格」則可能以木(木部)加各(口部)的形式寫作「桖」。
1. 管理員必須對生産線上的産品進行嚴密的檢格。
2. 稿件的質量問題,需要編輯仔細檢格。
《檢格》可以與其他詞組合成不同的詞語。一些常見的組詞包括:
- 審檢格物:進行對事物質量的審查和檢驗。
- 檢格質量:對質量進行檢查評估。
- 校對檢格:對文稿、書籍等進行校對和審查。
- 檢格标準:用來衡量和評定事物合格與否的标準。
《檢格》的近義詞有:
- 評判:評定、判斷
- 檢查:檢驗、核對
- 評估:評價、估計
- 鑒定:鑒别、辨别
《檢格》的反義詞有:
- 放任:不加以檢查、評估
- 忽視:對事物質量不予關注、檢查
- 推卸:将責任或義務轉嫁給他人,不加以檢查、審查
- 馬虎:敷衍塞責,不細心檢查、校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