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賦索的意思、賦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賦索的解釋

斂取;征收。《新唐書·西域傳上·黨項》:“ 永泰 後稍徒 石州 ,後為 永安 将 阿史那思暕 賦索無極,遂亡走 河西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漢語大詞典》中,“賦索”作為複合詞未單獨收錄,但從構詞法可拆分解析:“賦”本義指古代田稅制度,《說文解字》載“賦,斂也”,特指統治者征收錢糧;“索”在《康熙字典》中釋義為“求取”,如《左傳》有“悉索敝賦”之句,指竭盡賦稅之力。二者組合成“賦索”,多指強制性征收行為,如宋代《文獻通考》載“州縣賦索,急于星火”,描述官府催繳賦稅的急迫情形。

該詞在古漢語文獻中多與徭役制度相關,清代顧炎武《日知錄》提及“賦索無度則民困”,強調過度征斂會導緻民生凋敝。現代語言學研究認為,“賦索”屬于曆史詞彙,當代使用頻率較低,但在研究古代經濟史時仍具學術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賦索”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fù suǒ,其核心含義為斂取、征收,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對財物或賦稅的索取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2.曆史用例

《新唐書·西域傳上·黨項》記載:“永泰後稍徒石州,後為永安将阿史那思暕賦索無極,遂亡走河西。”
此處“賦索無極”指阿史那思暕對民衆的征收無度,導緻百姓逃亡河西地區。

3.其他可能的解釋

部分資料(如)提到“賦索”形容“才華出衆”,但這一解釋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是對“賦”(賦予才華)和“索”(求取)的誤讀,需謹慎參考。

4.使用場景

建議結合《新唐書》等權威史料進一步考證具體語境中的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般當抃舞鼈拗不得哥兒們茶碗抶撲春蚓秋蛇磁流體發電帶湖丹汞倒好雕面砥砫冬日可愛獨創性對比度獨院奮効宮恩黃鐘大呂假紒見稱賤恥缣衣幾見金城千裡旌纛競爽筋骨人筋角羁情俊客捃收峻削浪說練囊聯蹁連魚龍顔買出懋官菩薩蠻谯讓散文詩三雅生賢笙箫管笛刷抿霜情署事死硬派算囊縮略素腕阘茸無風不起浪祫禘鄉舉香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