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見之不久。《詩·齊風·甫田》:“未幾見兮,突而弁兮。” 鄭玄 箋:“人君内善其身,外修其德,居無幾何,可以立功。猶是婉孌之童子,少自脩飾,丱然而稚,見之無幾何,突耳加冠為成人也。”
(2).何曾見,少見。 明 高攀龍 《講義·我未見好仁章》:“幾見好富貴的都好得來,惡貧賤的都惡得去……幾見有好仁而好不來,惡不仁而惡不去者。”
“幾見”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有兩種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謂見之不久
指見面時間短暫或相隔不久。該釋義源自《詩經·齊風·甫田》“未幾見兮,突而弁兮”,鄭玄注解為“見之無幾何”,強調時間短暫()。
何曾見、少見
表示“何曾見到過”或“非常少見”,帶有感歎或強調稀少的意味。例如明代高攀龍《講義》中“幾見好仁而好不來”即表達此意()。
如需更詳細古籍用例,可參考《詩經》及鄭玄箋注()。
《幾見》(jǐ jiàn)是一個常用的漢字詞語,意為多次見到、多次遇到。它由“幾”和“見”兩個部分組成。
“幾”(jǐ)的部首是“幾”,它是一個表示幾個數目的量詞,常用于詢問、疑問或不确定的情況。
“見”(jiàn)的部首是“見”,它表示看到、目睹的意思,有關于視力方面的動作。
整個詞語“幾見”共有9個筆畫。
《幾見》這個詞語源于古代漢語,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形态演變過程。
在繁體字中,“幾”為「幾」,字形稍有差異,但意義和使用方法相同。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但字義相同。
在古代,用毛筆或硬筆寫字,字形比現代書法更為簡潔而古雅。可惜,我們無法準确知道《幾見》在古代的具體寫法。
1. 我已經幾見過他了,但始終沒有勇氣向他表白。
2. 這座城市幾見漲過如此高的樓房了。
3. 曾經有幾見機會,我差點就認出了她。
1. 幾乎:幾乎表示幾個數目之多,用來形容非常接近某個程度或數量。
2. 幾天:幾天表示不确定的天數,常用于詢問經過了多少天或表示大概時間。
3. 見面:見面表示與某人碰面或相見,通常用于會面、交流或重逢等場合。
近義詞:遇到、相見、碰到
反義詞:不見、失散、失蹤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