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含水(或别的液體)洗口腔。 明 郎瑛 《七修類稿·奇谑·種牙》:“俾患者飽食而吞丸藥七粒,復與沒藥入湯,嗽口片時,牙皆動軟可下矣。”《兒女英雄傳》第九回:“一時,茶來了,大家嗽口喝茶。”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 曾皓 用茶嗽口, 愫方 拿過一個痰桶, 曾皓 吐入。”
根據多個來源的綜合分析,“嗽口”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嗽口”是強調用液體清潔口腔的動作,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現代漢語中更推薦使用“漱口”一詞,但在文學或特定表達中仍可能保留“嗽口”的用法。
《嗽口》是一個漢字詞語,讀音為:“sòu kǒu”。它的意思是喉嚨發癢或者發炎引起的咳嗽。
《嗽口》的部首是“口”,由于沒有偏旁部首,所以它的筆畫為7畫。
《嗽口》是一個由咳嗽和喉嚨症狀組成的詞語,它描述了因喉嚨發癢或發炎引起的咳嗽。在中醫學中,嗽口常常與痰多、喉痛等症狀相關。
《嗽口》的繁體字為「謇嗽」,其中的「謇」是指喉嚨或者嗓音不順暢。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嗽口的寫法有所不同。早期的寫法是“嗃”,它是由喉嚨的音節和嘩嘩的聲音組成。後來的寫法逐漸演變為現代的“嗽”。
1. 昨晚我感冒了,所以一直在嗽口,讓我睡得很不好。
2. 她嗽口嗓子疼,已經去看過醫生了。
嗽嗓子、嗽喉、嗽痰等
咳嗽、咳嗜、呵嗽
未咳、未嗽、無咳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