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水邊。《漢書·趙充國傳》:“臣前部士入山,伐林木大小六萬餘枚,皆在水次。” 唐 薛用弱 《集異記·裴越客》:“﹝ 裴越客 ﹞遇水次闆屋,屋内有榻,因掃拂,即之憇焉。”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五》:“嘗與 高西園 散步水次。時春冰初泮,淨緑瀛溶。”
(2).指船隻泊岸之處,碼頭。 清 捧花生 《畫舫馀談》:“主人預計客之多寡,或籐綳,或走艙,賃泊水次。”《清史稿·食貨志一》:“至内河船隻,於船尾設立粉牌,責令埠頭查察。其漁船網戶、水次搭棚趁食之民,均歸就近保甲管束。”
“水次”是漢語中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古代詞彙,主要解釋如下:
水邊
碼頭(船隻泊岸處)
部分資料(如)提到“水次”有比喻“反複出現”的引申義,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為誤傳。建議以《漢典》《清史稿》等文獻中的釋義為準。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語料,可參考、7等來源。
水次是一個漢字詞彙,其意思是水的順序或等級。它由兩個漢字組合而成,包含的部首有氵("三點水")和次("二次"),共有6個筆畫。
水次作為一個詞彙來源于漢語,是根據漢字的意思和用法而形成的。在古代,人們用水來表示次序和等級,因此将水和次這兩個字組合在一起,表示順序或次序。
水次在繁體漢字中的寫法為「水次」,與簡體字相同。
古代漢字中的水次字并不是現代形式,形狀略有不同。據古代文字研究者的說法,古代的水次字形狀更為複雜,相關的具體寫法已經逐漸失傳,難以确切考證。
1. 他們根據學習成績的水次決定了獎學金的數額。
2. 這些物品按照重要性的水次放置在貨架上。
1. 水滴:指水分經由凝結形成的小水珠。
2. 次序:指事物發生的順序或排列的順序。
3. 次品:指質量不好或不合格的産品。
4. 次生:指在某種事物或現象之後發生的。
1. 次序
2. 順序
3. 序列
1. 逆序
2. 倒序
3. 倒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