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寺的意思、婦寺的詳細解釋
婦寺的解釋
(1).宮中的婦女近侍。《詩·大雅·瞻卬》:“匪教匪誨,時維婦寺。” 毛 傳:“寺,近也。” 孔穎達 疏:“寺,即侍也,侍禦者必近其傍,故以寺為近。” 唐 柳宗元 《桐葉封弟辯》:“設有不幸,王以桐葉戲婦寺,亦将舉而從之乎?”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十:“古所謂路寝,猶今言正廳也。故諸侯将薨,必遷於路寝,不死於婦人之手,非惟不瀆,亦以絶婦寺矯命之禍也。”
(2).指宦官。《金史·宦者傳序》:“古之宦者皆出於刑人,刑餘不可列於士庶,故掌官寺之事,謂之‘婦寺’焉。”《明史·閹黨傳序》:“兇豎乘其沸潰,盜弄太阿,黠桀渠憸,竄身婦寺。” 清 嚴有禧 《漱華隨筆·毆驸馬》:“吏科 曹于忭 ,疏劾婦寺恣橫已極,懇乞速正典刑。”
詞語分解
- 婦的解釋 婦 (婦) ù 已婚的女子:婦人。少(刼 )婦。 妻,與“夫”相對:夫婦。 兒媳:婦姑(婆媳)。媳婦。 泛指女性:婦女。婦孺(婦女兒童)。婦幼。 夫 筆畫數:; 部首:女; 筆順編號:
- 寺的解釋 寺 ì 古代官署名:太常寺(古代掌管宗廟禮儀的官署)。鴻胪寺(略同于現代的禮賓司)。 佛教出家人居住的地方:佛寺。寺觀(刵 )。 * 教徒禮拜、講經的地方:清真寺。 筆畫數:; 部首:寸; 筆順編
網絡擴展解釋
“婦寺”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在不同文獻中有兩層主要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一、基本釋義
-
宮中婦女近侍
指宮廷内侍奉君主或後妃的女性侍從。此意源自《詩經·大雅·瞻卬》的“時維婦寺”,漢代毛亨注解“寺”為“近”,即近身侍奉之人。唐代柳宗元在《桐葉封弟辯》中亦用此意,假設君主以兒戲态度對待“婦寺”,則可能引發政治混亂。
-
宦官(太監)
因宦官常掌管宮廷事務,與女性侍從職能相近,故《金史》等史書将宦官群體稱為“婦寺”,強調其身份特殊(如《金史·宦者傳序》中“刑餘不可列于士庶,故掌官寺之事”)。
二、延伸與用法
- 合指妃嫔與宦官:部分文獻(如、8)提到“婦寺”可泛指宮中的妃嫔和太監,暗含二者聯合幹政的現象,例如造句“婦寺幹政,平民掙紮”。
- 詞源争議:誤将“寺”釋為“寺廟”,實際“寺”在此處為“侍”的通假,表“近侍”之意,與宗教場所無關。
三、使用注意事項
需根據上下文區分具體指代。例如,唐代以前多指女性侍從,宋明後因宦官勢力擴大,詞義逐漸偏向宦官群體。
網絡擴展解釋二
婦寺,這個詞指的是女性衆多的寺廟。婦寺的部首是女字旁(女)和寺字底(寺),共有13個筆畫。這個詞來源于漢語,是将女性和寺廟兩個概念結合而成的詞語。
該詞在繁體中的寫法為婦寺,繁體字中的“婦”與簡體字中的“婦”表示相同的意思,都指代女性。而“寺”則保持不變,表示寺廟。
在古時候,婦寺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古代對于婦寺的表達多采用“女子寺院”的方式。兩個漢字分開書寫,即“女子”和“寺院”,但意義與現代的婦寺相同。
以下是一個例句:
這座婦寺在青山綠水之間,是女性們念佛修行的地方。
與婦寺相關的組詞有:“佛寺”(佛教寺廟),“道觀”(道教寺廟)等,這些詞語與婦寺一樣,都意味着宗教場所。
近義詞:女子廟、女寺廟。
反義詞:男寺廟、神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