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繼承祖先業迹。語出《詩·大雅·下武》:“昭茲來許,繩其祖武。” 朱熹 集傳:“繩,繼;武,迹。” 清 嚴有禧 《漱華隨筆·忍庵先生》:“惜此七尺,保此方寸,以為報國繩祖之本,庶能慰老人之懷。”參見“ 繩武 ”。
“繩祖”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析:
“繩祖”字面意為“繼承祖先的業迹”,比喻将祖先的精神、傳統或功業代代相傳,如同用繩子連接般延續不斷。核心強調對先輩智慧與價值觀的尊重與傳承。
多用于書面語或正式場合,如家訓、曆史評述等,表達對先輩的敬仰與傳承責任。例如:“青年當以繩祖為志,弘揚家風。”
以上解析綜合了《詩經》典籍、曆代注釋及現代詞典定義,完整信息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繩祖(shéng zǔ)是一個漢語詞彙,指代祖先或者家族傳承的血統。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尊崇祖先是一種重要的觀念,繩祖則代表了對祖先的崇敬和尊重。
繩祖的拆分部首為纟(纟是繩字的部首),它共有13個筆畫。
繩祖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早在先秦時期,中國社會就開始注重家族和血統的重要性,對祖先進行崇拜,并通過祭祀等方式來表達敬意。而繩祖一詞則是在這種文化背景下産生的。
在繁體字中,繩祖的寫法為繫祖。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繩祖的表示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古時候的繩祖寫作繩祖,其中“繩”字的纟部在左邊并列寫,而“祖”字的示部在右邊寫作日字的變體。
1. 我們每年都會舉行祭祖儀式,以表達對繩祖的崇敬之情。
2. 他們家族非常重視宗族的延續,對繩祖非常敬仰。
1. 繩子(shéng zi):指由纖維或金屬等編成的成繩狀或線狀器物。
2. 祖國(zǔ guó):指自己所屬的國家,對故鄉或家鄉的親切稱呼。
祖先、宗族、世襲
後代、子孫、血脈相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