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國界的意思、國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國界的解釋

[national boundaries] 國與國領土之間的分界線。中國古代也指地方團體的境界

詳細解釋

國與國的分界;國家的疆界。《漢書·匡衡傳》:“轉國政,領計簿,知郡實,正國界。”《宋書·夷蠻傳·诃羅陁國》:“伏承聖主,信重三寳,興立塔寺,周滿國界。” 唐 杜荀鶴 《送賓貢登第後歸海東》詩:“國界波窮處,鄉心日出時。”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國界是國家主權在地理空間上的法律界定,指主權國家領土範圍的邊界線。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的解釋,國界是"相鄰國家領土之間的分界線,由條約确定或以傳統習慣線為根據"(來源: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這一概念包含三個核心要素:

  1. 法律屬性

    國界的确立需通過國際條約或曆史沿革形成的習慣法确認,如《聯合國憲章》第二條強調的"領土完整原則"(來源:聯合國憲章數據庫)。中國與14個陸地鄰國籤訂的邊界條約均以國際法為基準,例如1960年《中緬邊界條約》。

  2. 地理表現形式

    包括自然國界(山脈、河流等)和人為國界(界樁、栅欄等)。《辭海》第七版指出,界河類國界需依據《維也納條約法公約》明确主航道中心線或河岸基線(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辭海》)。

  3. 動态調整機制

    國家可通過平等協商依法變更國界,如1999年《中越陸地邊界條約》對1347公裡邊界線的精确勘定(來源:外交部邊界與海洋事務司公報)。這種調整須嚴格遵循《國際法院規約》規定的争議解決程式。

當代國際法體系下,國界具有雙重功能:既是國家行使主權的空間限制,也是維護區域安全的法定屏障。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特别強調,國界不同于"邊境",後者特指毗鄰邊界線的特定區域(來源:國家語委語言文字規範标準)。

網絡擴展解釋

國界是劃分國家主權管轄範圍的界線,具有地理、法律和政治多重意義。以下是綜合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國界(又稱疆界、邊界)是地圖上标示一國與鄰國或公海之間的分界線,代表國家行使主權和管轄權的空間範圍。它不僅包括陸地界限,還向上延伸至領空,向下涵蓋底土(如地下資源層)。

二、劃分方式

  1. 自然邊界
    以山脈、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為界。例如:

    • 阿爾卑斯山脈為瑞士、意大利、法國的分界線;
    • 黑龍江是中國與俄羅斯的界河。
  2. 人文邊界
    依據民族、語言、宗教等人文因素劃定,如部分非洲國家邊界參考殖民時期劃分。

  3. 幾何邊界
    通過經緯線或直線劃分,常見于沙漠、海洋等無明顯地标區域。

三、法律與政治意義

四、曆史與文化背景

中國古代已有國界概念,如《漢書》記載“正國界”指調整行政管轄範圍。唐代詩人杜荀鶴詩句“國界波窮處”則描繪了邊疆地理特征。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新疆自然資源廳、搜狗百科等權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韛囊巴牋半截漢子巴渝舞悲憾茶禁陳迹馳辯持質串炮大方向雕陵滌故更新地震站鬥柄鬥舍對比度諷令裹包皇弟颉皇金波玉液劑型齎咨峻命堪輿渴待客賦懇志刳胎殺夭來好息師郎闱勒姐了願柳思蒙伐棉窩窩密迹明政鴾毋目不忍睹南緯千載一合起牀青龍戚憂三遷三死三性十二鐘失刑史魚秉直私倒思婦汍瀾武教習池細帶夕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