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徒設的意思、徒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徒設的解釋

虛設。 南朝 齊 王儉 《答王浚問》:“禮有倫序,義無徒設。” 南朝 梁武帝 《求谠言诏》:“肺石空陳,懸鐘徒設。”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徒設"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語義結構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與詞典釋義兩個層面解析。根據《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屬于古漢語遺留的書面表達,現代多用于強調形式與實質的割裂狀态。

從構詞法分析,"徒"本義為"步行"(《說文解字》),後引申出"空、白白地"的副詞用法,如《莊子·徐無鬼》"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斫之,盡垩而鼻不傷"中的"徒"即表空置狀态;"設"在《古代漢語詞典》中解釋為"設置、建立",如《周易·系辭上》"聖人設卦觀象"。二字組合後,"徒設"特指"僅有形式而無實際效用的設置",常見于制度、規章等抽象事物的描述。

在具體應用中,《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列舉其典型用法作謂語或定語,如"法規徒設則國無威儀"(謂語用法)、"徒設的虛禮應當廢止"(定語用法)。該詞現代多用于政策法規、禮儀制度等領域的學術讨論,如北京大學《漢語言文學研究》2023年第2期論文中曾引證"徒設的防疫預案暴露出體系漏洞"。

近義詞群包括"虛設""空置""形同虛設"等,《同義詞大辭典》指出其區别于"虛設"之處在于更強調主觀設置與客觀實效的背離。反義詞則涉及"實效""踐行""落實"等表述,如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學研究》2024年刊載的語義分析論文中,将"徒設"與"實效"列為政策語境下的對立概念。

網絡擴展解釋

“徒設”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基本含義為“虛設”,即形式上存在但缺乏實際作用或意義。以下是詳細解釋及用法分析:


基本釋義


古籍出處

該詞常見于古代文獻,體現其曆史淵源:

  1. 南朝齊·王儉《答王浚問》:“禮有倫序,義無徒設。”
    ➠ 強調禮儀需符合倫理秩序,不可流于形式()。
  2. 南朝梁武帝《求谠言诏》:“肺石空陳,懸鐘徒設。”
    ➠ 批評谏言機制形同虛設()。

經典例句


近義詞與用法


“徒設”強調事物缺乏實質,需結合語境判斷其具體指代。其古籍引用及詩詞用例凸顯了中文對形式與實質關系的深刻反思。若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南朝文獻(來源參考:、、)。

别人正在浏覽...

白珪别張一軍邠國齒窮癡傻疇年倒苦水盜逃法道風飑輔德覆講工筆瑰材詭秀孤窭果谷鍋屋漢火好畤侯何起還将有活火腳指鏡雪錦纨謹小慎微酒爐救施絶情巨室袴具撈淩犂鹕樓閣亭台沒漂配戲疲斾起角輕挑秦始皇陵秋賦人陳三垣繩一戒百實力派士氓詩頴四垠送鍋痠痹算課天标啼饑號寒微累緯俗武童生悟言鹹陽新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