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當仁不讓的意思、當仁不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當仁不讓的解釋

[not decline to shoulder a responsibility;in good cause do not lag behind;take sth. as one's obligation] 當:面對。仁:正義之事。《論語·衛靈公》:“當仁不讓于師。”後以“當仁不讓”表示應做之事,就應積極主動去做,不能推托

夫人臣依義顯君,竭忠彰主,行之美也,當仁不讓。——《後漢書·曹褒傳》

詳細解釋

《論語·衛靈公》:“當仁不讓於師。” 朱熹 集注:“當仁,以仁為己任也;雖師亦無所遜。言當勇往而必為也。”後泛指遇到應該做的事主動去做,絕不推诿。《後漢書·曹褒傳》:“夫人臣依義顯君,竭忠彰主,行之美也。當仁不讓,吾何辭哉!” 清 錢謙益 《與惟新和尚書》:“當仁不讓,舍我其誰!” 吳組缃 《山洪》二九:“他以一種當仁不讓的神氣立刻接受了委托,興奮的跳着去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當仁不讓”是一個漢語成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出處與來源

該成語最早出自《論語·衛靈公》:“子曰:‘當仁不讓于師。’”,意為面對踐行“仁”的職責時,即使面對老師也不必謙讓。後經朱熹注解強調“以仁為己任”,進一步明确了主動擔當的内涵。


二、本義與引申義


三、用法與結構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五、示例與典故


“當仁不讓”強調以積極态度承擔應盡之責,既有傳統文化中對“仁”的追求,也適用于現代社會的責任意識。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典故,可參考漢典、樂樂課堂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當仁不讓,是一個常見的成語,意思是指當應該做某個事情時,毫不猶豫地去做,并且毫不退讓地把權利讓給他人。下面為您提供《當仁不讓》的相關信息: 部首: 彳, 又 筆畫: 八畫 來源: 《孟子·離婁上》中有“猶有未嘗知耳!子為餘請解之。願聞其解。”對此,孟子說“以其解之:當仁,因人之情以做人事也;不讓,故曰當仁不讓。” 繁體字: 當仁不讓 古時候漢字寫法: 當仁不讓 例句: 他當仁不讓地擔起了家裡的重任。 組詞: 當之無愧、大公無私、争先恐後 近義詞: 不推辭、當令不辱、義無反顧 反義詞: 空手而返、逃避責任、推卸責任 希望以上回答能對您有幫助!如果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