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奸萌”。1.奸邪的苗子。《韓非子·外儲說右上》:“善持勢者蚤絶其姦萌,故 季孫 讓 仲尼 以遇勢,而況錯之於君乎?”《後漢書·張敏傳》:“若開相容恕,著為定法者,則是故設姦萌,生長罪隙。” 晉 葛洪 《抱樸子·廣譬》:“罰上達,則姦萌破而非懦弱所能用也。” 宋 周密 《癸辛雜識前集·薦楊誠齋》:“若朝廷之上得如此三數輩,可以逆折奸萌,矯厲具臣,為益非淺。” 明 唐順之 《送柯佥事之楚序》:“蓋在 漢 時,諸陵邑習俗龐雜,豪猾所窟穴。故天子常為選用強察能治劇吏,以附循而芟薙之,其所以銷奸萌,擁護陵寝之計甚至。”
(2).圖謀作奸違法的人。萌,通“ 氓 ”,民。 漢 杜笃 《論都賦》:“ 鹹陽 守國利器,不可久虛,以示姦萌。” 元 韋居安 《梅磵詩話》卷中:“﹝餘﹞見一碑刻本詩雲:‘樓船犀甲下 荊州 ,蜂目将軍住碧油……姦萌問鼎終何在,計落遺鞭始可羞。’” 清 嚴如熤 《三省邊防備覽·藝文下》:“軍威所及,雖足懾伏奸萌,而本縣隻城守把總一員,似不足以資防範。”
“奸萌”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其解釋需結合古代文獻和現代網絡語境進行區分:
奸邪的苗頭
指潛在的邪惡或不良趨勢。例如《韓非子》提到“善持勢者蚤絶其姦萌”,強調及早消除隱患。
圖謀作奸違法之人
“萌”通“氓”(指百姓),代指違法亂紀的群體。如漢代《論都賦》中“以示姦萌”,指通過威懾防止民衆作亂。
部分網絡詞典将其解釋為“外表可愛,内心狡詐” 的合成詞,如“萌”表示天真可愛,“奸”指陰險算計。這種用法多見于網絡流行語,描述表裡不一的人物形象。
提示:若需學術引用,建議以《韓非子》《後漢書》等古籍解釋為準;網絡釋義需謹慎使用并标注來源。
奸萌是漢字組成的詞語,常用于網絡語言中,用來形容一個人或事物既壞又可愛,帶有一種奸詐可愛的氣質。
奸(jīān)的部首是女字旁,總計6個筆畫;萌(méng)的部首是艹字頭,總計9個筆畫。
奸萌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網絡流行語,最早出現于一些網絡文字表情或者是網絡評論中。
奸萌的繁體字為「奸萌」。
古時候奸萌的寫法與現代漢字寫法相同,沒有明顯差别。
他的外表雖然看起來很奸萌,但他内心卻十分善良。
組詞:奸笑、奸計、奸詐、萌寵、萌化等。
近義詞:奸笑、奸邪、奸詐等。
反義詞:善良、天真、正直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