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給使的意思、給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給使的解釋

(1).服事;供人役使。《墨子·備梯》:“ 禽滑釐子 ,事子 墨子 ,三年,手足胼胝,面目黧黑,役身給使,不敢問欲。”《三國志·魏志·公孫度傳》“悉斬送 彌 晏 等首”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其吏從兵衆,皆士伍小人,給使東西,不得自由。”《隋書·李圓通傳》:“ 李圓通 , 京兆 涇陽 人也。父 景 ,以軍士隸 武元皇帝 ,因與家僮 黑女 私,生 圓通 。 景 不之認,由是孤賤,給使 高祖 家。”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三》:“前任 浙江 學政時,署中一小兒,恒往來供給使。以為役夫子弟,不為怪也。”

(2).供役使之人。《三國志·吳志·孫皓傳》“ 皓 以其惡似 張布 ,追改 定 名為 布 ” 裴松之 注引 晉 虞溥 《江表傳》:“ 定 , 汝南 人,本 孫權 給使也,後出補吏。”《資治通鑒·唐高祖武德元年》:“先是,帝( 隋煬帝 )選驍健官奴數百人置 玄武門 ,謂之給使,以備非常,待遇優厚,至以宮人賜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給使是漢語中具有雙重詞性的古語詞,其釋義與用法如下:

一、動詞用法:供差遣;奔走效力

指供人驅使、服侍或執行任務。此義項源于古代使役動詞的用法,強調對他人的服務關系。

例證:

《漢語大詞典》引《左傳·僖公二十六年》注:“給使,謂供役使也。”

《古代漢語詞典》釋:“給,供給;使,役使。合指聽候差遣。”


二、名詞用法:仆役;侍從

引申指被差遣的下屬或仆從,常見于古代文獻中對侍從人員的稱呼。

例證:

《辭源》載:“給使,仆役之稱。如《後漢書·窦融傳》:‘融辄遣給使,具言狀。’”

《漢語大字典》釋:“唐宋時期多指宮廷内侍或官府雜役。”


三、語源演變與使用範圍

  1. 語源:

    由“給”(供給)與“使”(役使)複合構成,最早見于先秦文獻,漢代後逐漸固定為名詞性稱謂。

  2.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古代宮廷、官府或貴族家中的低級役者,含一定謙卑色彩。明清小說中偶見泛稱仆從。

    例:《紅樓夢》(程甲本)第五十五回:“命小給使們擡了藤屜子來。”


四、補充說明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3. 《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
  4. 《漢語大字典》(第二版,四川辭書出版社)
  5. 《紅樓夢》程甲本(清代刊本)

網絡擴展解釋

“給使”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1. 動詞用法:服侍或供人役使
    指為他人提供服務或聽從差遣。例如《墨子·備梯》中記載“役身給使,不敢問欲”,描述弟子禽滑釐辛勤服侍墨子。《後漢書·楊震傳》提到“宦豎之官,本在給使省闼”,說明宦官的本職是供人役使。

  2. 名詞用法:供役使的人
    指被差遣的仆役或下屬。如《資治通鑒》記載隋炀帝設置“給使”作為玄武門侍衛,《三國志》注引《江表傳》中孫權曾以“給使”代指隨從。

補充說明

如需查看具體古籍原文或更多用例,可參考上述标注的網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報任少卿書暴新鮮迸泉賓朋逼氣駁行布鼓雷門才韻池塹除薄楚王風辭愬大杜鵑鄧家無子貂毛地鼈蠹損飛景肺循環根固恭慎觚圜鼓漏滾利邯鄲枕恨相見晩賀若華幄佳谶嘉遁降乩咎過軍心倨肆慨懑客籍镂榜錄制貿利面朝明燥木闆書擗掠蒨絢悄促促清甲清要熱和三教圖生姿食風使幕收服淑尤素妝銅腥團掿頑鄙無底窦鮮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