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大杜鵑的意思、大杜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大杜鵑的解釋

又稱“郭公”、“布谷鳥”。脊椎動物。鳥綱,杜鵑科。體長33大杜鵑35厘米。身體暗灰色,腹部有黑色橫紋。其叫聲很像語音“布谷”,因而又叫“布谷鳥”。不自營巢。夏時幾遍布全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大杜鵑是一種廣泛分布的鳥類,以下從多個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分類與别稱

大杜鵑(學名:Cuculus canorus)屬鵑形目杜鵑科,是中國亞種普通杜鵑。别稱包括布谷鳥、郭公、子規、杜宇等。

二、形态特征

三、分布與栖息地

四、獨特習性

  1. 巢寄生:不自營巢,将卵産于大葦莺、麻雀等鳥類巢中,由宿主代為孵化。
  2. 食性:以松毛蟲、舞毒蛾等農林害蟲為主食,食量大,屬益鳥。
  3. 鳴叫:繁殖期發出“布谷”聲,每分鐘24-26次,可持續半小時。

五、文化與保護

(注:完整信息可參考、4、6、10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大杜鵑(dà dū juān)這個詞是指一種珍稀的鳥類,也是中國特有的一種鳥。根據《現代漢語詞典》解釋,大杜鵑是屬于鹦鹉目,鹦形目的大型鳥類,全身羽毛呈現灰褐色,并具有白色斑點的特征。大杜鵑的鳴叫聲悅耳動聽,廣泛應用于音樂創作和民間藝術,被認為是一種吉祥的象征。 拆分部首和筆畫: 大(dà),部首: 大字頭,總筆畫數: 3 杜(dū),部首: 木字旁,總筆畫數: 7-8 鵑(juān),部首: 鳥字底,總筆畫數: 13 來源: 大杜鵑這個詞的來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文獻。根據記載,大杜鵑是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被廣泛提及的一種鳥類,被視為山中的仙禽。因其叫聲婉轉悅耳,所以被稱為“杜鵑”。而“大杜鵑”則是對杜鵑這種鳥類的形容,強調了其體形較大的特點。 繁體: 大杜鵑 古時候漢字寫法: 大杜鵑的古時漢字寫法為「大杜鵑」,這是在繁體中常見的寫法。它由三個部分組成,分别是「大」、「杜」和「鵑」。這些字形保留了古漢字的風格和特點,讓人們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 例句: 1. 清晨,大杜鵑的歌聲吵醒了睡夢中的人們。 2. 我們在山林中聽到一陣美妙的大杜鵑鳴叫聲。 組詞: 大杜鵑的組詞可以有:杜鵑花、杜鵑樹、杜鵑園等。這些詞彙都與大杜鵑的生态環境以及它的特點有關。 近義詞: 杜鵑、橙頭杜鵑、白頭翁等。 反義詞: 無。 希望以上回答能滿足您的要求。如有任何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