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賀若的意思、賀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賀若的解釋

(1).琴曲名。相傳出于 唐 代琴師 賀若夷 ,或雲出于 隋 代 賀若弼 ,故名。亦借指 弼 或 夷 。 宋 朱翌 《猗覺寮雜記》卷上:“琴曲有《賀若》,最古淡。 東坡 雲:‘琴裡若能知 賀若 ,詩中定合愛 陶潛 。’以 賀若 比 潛 ,必高人。或謂 賀若弼 也。考 弼 之為人,殊不類 潛 ……餘考之,蓋 賀若夷 也。 夷 善鼓琴, 王涯 居别墅,常使琴娛賓,見 涯 傳。”

(2).複姓。 北周 有 賀若敦 。見《北史》本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賀若”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根據權威資料可歸納為以下兩類解釋:

一、琴曲名

  1. 起源争議
    相傳琴曲《賀若》有兩種來源說法:一說為唐代琴師賀若夷所作;另一說源于隋代名将賀若弼。宋代文人朱翌在《猗覺寮雜記》中曾提到該琴曲風格“古淡”,蘇轼也将其與陶潛的詩意并提,認為二者意境相通。

  2. 文化關聯
    該曲常被借指創作者賀若弼或賀若夷,例如詩句“琴裡若能知賀若,詩中定合愛陶潛”即體現了文人對琴曲意境的推崇。

二、複姓

  1. 曆史人物
    北周時期有名為賀若敦的将領(見《北史》記載),其子賀若弼是隋代著名軍事家,曾參與滅陳戰役并立下戰功。

  2. 姓氏特點
    該複姓較為罕見,目前主要見于曆史文獻記載。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北史》或宋代詩詞集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賀若》的意思

《賀若》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通常用來表示對某人的祝賀或贊揚。它有時也用于表達對某個好消息或喜慶場合的慶祝。

拆分部首和筆畫

《賀若》這個詞由貝部和若部構成。貝部是漢字中一個常見的部首,表示財富和財産的意思;而若部是一個獨立的字形,表示某種植物的形狀。

《賀若》的拆分筆畫數為12畫。貝部有6畫,若部有6畫。

來源和繁體

《賀若》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獻《左傳》中,用于祝賀魏文侯的成功。後來逐漸成為一個常用詞語。

在繁體字中,可以将《賀若》詞分别寫為「賀若」。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有所不同。在古時寫《賀若》時,漢字的筆畫順序可能稍有差異,但整體形狀和意義并沒有變化。

例句

1. 他們一起走到領獎台,賀若聲不絕于耳。

2. 她臉上洋溢着笑容,賀若的話語滿懷贊美。

組詞

1. 賀喜:表示祝賀或慶祝某人或某事。

2. 賀函:表示用來祝賀或慶祝某人或某事的信件。

3. 賀禮:表示送給他人表示祝賀或慶祝的禮物。

近義詞和反義詞

1. 近義詞:祝賀、慶賀

2. 反義詞:諷刺、嘲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