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頑鄙的意思、頑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頑鄙的解釋

愚鈍鄙陋。語出《老子》:“衆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似鄙。” 王弼 注:“無所欲為,悶悶昏昏,若無所識,故曰頑且鄙也。” 漢 王充 《論衡·别通》:“故多聞博識,無頑鄙之訾;深知道術,無淺闇之毀也。”《三國志·魏志·夏侯淵傳》:“吏者民命,而常頑鄙,今如并之,吏多選清良者造職,大化宣流,民物獲寧。” 唐 暢當 《自平陽館赴郡》詩:“奉恩謬符竹,伏軾省頑鄙。” 明 方孝孺 《與鄭叔度書》之一:“僕頑鄙之資,無與於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頑鄙"是一個文言色彩較重的形容詞,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主要出現在古籍或特定語境中。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 核心釋義 指人愚鈍無知且粗俗淺薄。包含兩層意思:

  1. “頑” (wán):本義指愚昧、遲鈍、固執、不開化。引申為頭腦不靈活,難以教化。
  2. “鄙” (bǐ):本義指邊遠、粗俗、淺陋。引申為見識短淺、粗野、缺乏修養。

二、 具體内涵

三、 用法與語境

四、 權威來源參考 該詞釋義主要依據權威漢語辭書:

“頑鄙”一詞意指人愚昧遲鈍、粗俗淺薄、缺乏教養且常伴有固執,是一個具有較強貶義和文言色彩的形容詞。其釋義在《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中均有明确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

“頑鄙”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頑鄙”指愚鈍鄙陋的狀态,常形容人缺乏見識或思想閉塞。該詞出自《老子》第二十章:“衆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似鄙。”王弼注解說,這是描述一種無欲無求、渾渾噩噩、看似愚鈍無知的精神境界。

二、文獻用例

  1. 哲學經典
    漢代王充在《論衡·别通》中強調博學的重要性,提到“多聞博識,無頑鄙之訾”,即知識廣博可避免被诟病為愚昧。
  2. 詩詞引用
    唐代詩人暢當在《自平陽館赴郡》中寫道:“奉恩謬符竹,伏轼省頑鄙”,表達自省之意。宋代梅堯臣也有“雖然甚頑鄙,内顧無過當”的詩句,謙稱自身愚鈍。

三、構成解析

四、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古典文獻或對人物品性的評價,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需注意語境,避免誤用為單純貶義,其本義更貼近道家思想中“大智若愚”的哲學表達。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老子》及王弼注本,或查閱《論衡》《三國志》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迸流偪介并力采伐慘慘幽幽産家大器差錢宸跸程篇蹬脫電鍵耑耑獨邁繁綠風疾膚果縛束告匮哥兒們故處龜堞桂心衮綉古裝故作玄虛駭轟海椶宏偉黃金勒靧面奬飾膠溺基調擊動結句階迎忣忣擠眉溜眼禁兵酒簏決拾遼絕遼遼洛神珠媽拉巴子美征民行抛垛配鹽幽菽品式破滞設客衰次殊刑天下烏鴉一般黑投詞危削違谕飨祀屓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