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our brilliant disciple] 贊揚别人的弟子本領高強,用作敬辭
高足弟子傳授而已。——《世說新語·文學》
高陽許靜民,鎮軍參軍,善隸草, 羲之高足。—— 唐· 張彥遠《法書要錄·亘采古來能書人名》
(1).良馬;駿馬。《古詩十九首·今日良宴會》:“何不策高足,先據要路津?” 唐 張九齡 《高齋閑望言懷》詩:“取路無高足,隨波適下流。” 唐 王維 《秋夜獨坐懷内弟崔興宗》詩:“高足在旦暮,肯為南畝儔。” 趙殿成 箋注:“高足,亦謂逸足也。”
(2).高才弟子。 張彥遠 《法書要祿》卷一引 南朝 宋 羊欣 《采古來能書人名》:“ 高陽 許靜民 ,鎮軍參軍,善隸、草, 羲之 高足。” 明 朱元弼 《猶及編》:“ 仇雲鳳 者,某父之高足也。” ********* 《萍蹤寄語》一一四:“﹝他﹞比第一幕的那個孩子長得結實些,是該校著名教授 詹尼斯基 最得意的一位高足。”參見“ 高足弟子 ”。
“高足”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雙重含義,需結合曆史演變和語境理解:
“高足”最初指代上等快馬。漢代驿站按馬匹質量分為三等:高足、中足、下足,其中“高足”為最優。例如《古詩十九首》中“何不策高足,先據要路津”即用此意。
後逐漸引申為對他人優秀學生或弟子的敬稱,含贊譽其學識或技藝高超之意。例如:
“高足”從“駿馬”到“高徒”的演變,體現了漢語中借物喻人的文化特色。使用時需注意語境,避免混淆本義與引申義。
《高足》是一個詞語,意指一個人在某個領域或某個技能方面非常出色,可以稱為高手、達人或專家。
《高足》的部首是“足”,拆分後的筆畫數是8畫。
《高足》一詞的來源是漢語詞語的演變,其中“高”原指身高遠超常人,後演變為形容人的能力或技能出衆,“足”指足夠、充足的意思,合在一起表示能力高超。
《高足》的繁體字為「高足」,拼音為gāo zú。
在古時候,漢字《高足》的寫法基本與現代相同,沒有明顯的變化。
1. 這位畫家是個藝術界的高足,他的作品備受贊譽。
2. 這位廚師是個烹饪的高足,他的菜肴口味絕佳。
高手、高人、高級、高超、高明
高手、能手、達人、專家、精英
菜鳥、生手、初學者、外行、普通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