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勾括的意思、勾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勾括的解釋

猶搜括。 宋 袁褧 《楓窗小牍》卷上:“比 汴京 失守, 粘沒喝 勾括金銀, 駒父 以奉命行事,日惟觴酌,幸醉中不見此時情狀。”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勾括”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細微差異,以下為綜合解釋:

  1. 基本含義
    根據多數文獻記載,“勾括”指搜括、強行征收財物,常用于描述古代官員或勢力對民衆財産的掠奪行為。例如《楓窗小牍》中提到,北宋汴京失守後,金國将領粘沒喝(完顔宗翰)通過“勾括金銀”強行征收財物。

  2. 詞源與用法
    該詞出自宋代袁褧的筆記《楓窗小牍》,原文為:“粘沒喝勾括金銀,駒父以奉命行事,日惟觞酌,幸醉中不見此時情狀。”此處通過曆史事件,生動展現了“勾括”的強制性特征。

  3. 其他可能的解釋
    部分資料(如)提到“勾括”有“以手指勾住衣物或物體”的引申義,但此釋義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現代語境下的擴展或誤讀。

  4. 相關辨析

    • 近義詞:搜括、盤剝、征斂。
    • 反義詞:赈濟、施予。
    • 注意:與“概括”“包括”等詞無關聯。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楓窗小牍》原文或宋代曆史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勾括

勾括(gōu kuò)是一個漢語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勾"是指左邊帶有勾的部首,表現為向右傾斜的筆畫;"括"是指右邊帶有括號形狀的部首,由兩條橫線與一個縱線組成的筆畫。勾括的總筆畫數為11。

來源

勾括最早出現在《康熙字典》中,并被收入《漢字源流字典》等字典中。它的造字本義是指用鈎子将東西勾住或捆綁,引申為表示圍繞、括起的意思。在日常使用中,勾括常常用于表示将某事物囊括在其中的概念。

繁體

在繁體字中,勾括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勾括的形狀可能有所不同。但在整個演變過程中,它的基本結構和意義保持了一緻。

例句

1. 這本書将勾括了幾個大的知識點,非常適合初學者閱讀。

2.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個概念,我們需要勾括相關的背景知識。

組詞

勾畫、勾結、括號、括弧、括住。

近義詞

囊括、包容、涵蓋。

反義詞

排除、剔除、删除。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