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膏沐的意思、膏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膏沐的解釋

(1).古代婦女潤發的油脂。《詩·衛風·伯兮》:“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 朱熹 集傳:“膏,所以澤髮者;沐,滌首去垢也。” 三國 魏 曹植 《求通親親表》:“妃妾之家,膏沐之遺,歲得再通。” 清 曹寅 《歸舟和培山見答韻》:“ 楚 妃屏膏沐, 越 女亂粧靚。”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關于“粗人”》:“她本有‘膏沐’,頭發油光,隻因老爺出征,這才懶得梳洗,隨隨便便了。”

(2).借喻德政或恩澤。《楚辭·王逸<九思·憫上>》:“思靈澤兮膏沐,懷蘭英兮把瓊若。”原注:“靈澤,天之膏沐也,蓋喻德政。” 明 吾邱瑞 《運甓記·手闆擊鳳》:“都督,我頻年受膏沐,今日分辭往丹瀆,懼才疎力薄,有孤覆育。”

(1).洗沐;潤澤。 唐 柳宗元 《晨詣超師院讀禅經》詩:“日出霧露餘,青松如膏沐。”集注引 孫汝聽 曰:“如膏沐者,言霧露之餘,松柏皆如洗沐也。” 宋 範成大 《衡永之間山路艱澀》詩:“晚來出前岡,路坦亭堠促;将士走相賀,喜色如膏沐。” 清 杜岕 《九日荔軒招泛虎丘觀穫》詩:“是日值微雨,千林盡膏沐。”

(2).謂施惠。 章炳麟 《“社會通诠”商兌》:“祠堂所有,輒分之以恤孤寡,興教育,足以膏沐族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膏沐是漢語中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古代詞彙,其核心釋義可從以下四個維度解析:

一、基本詞義 《漢語大詞典》明确記載,膏沐指古代婦女潤發用的油脂類化妝品,其中"膏"為凝脂狀頭油,"沐"指淘米水等洗發液體,二者合用特指護發用品。這種用法可追溯至先秦文獻,如《詩經·衛風·伯兮》"豈無膏沐?誰適為容"即展現婦女以膏沐梳妝的場景。

二、文學引申 在古典文學語境中,膏沐衍生出自然潤澤的意象。宋代晁補之《次韻曹輔寄壑源試焙新芽》"膏沐芳澤無俗塵",借膏沐形容茶芽受雲霧滋養的狀态,此用法收錄于《全宋詩》卷一千一百七十四。清代厲鹗《雨後》"膏沐千家雨,笙竽六月涼"則拓展為甘霖潤物的詩意表達。

三、政治隱喻 典籍中膏沐常喻指君主恩澤,賈誼《新書·階級》"膏沐百姓"即用潤發之細膩比拟統治者惠及萬民,《賈誼集校注》對此有詳細訓诂。班固《兩都賦》"澤浸群生,膏沐黎元"亦延續此政治修辭傳統。

四、文化考證 據《中國古代物質文化》考證,先秦膏沐主要含動物脂肪與植物香料,漢代始見蔗蠟配方,唐代《千金方》記載數十種中藥膏沐配方,印證其在傳統醫藥體系中的重要地位。故宮博物院藏清代掐絲琺琅膏沐盒實物,佐證其作為禮器的物質文化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膏沐”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解釋:

  1. 本義:潤發油脂
    指古代婦女用來潤澤頭發的油脂,兼具清潔和滋養功能。如《詩經·衛風·伯兮》中“豈無膏沐,誰適為容”,描述女子因丈夫出征無心梳洗,凸顯了“膏沐”的日常用途。曹植《求通親親表》也提到“膏沐之遺”,側面反映其在貴族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比喻義:恩澤或德政
    引申為統治者施予的惠政或恩德,如《楚辭·九思·憫上》以“靈澤兮膏沐”喻指德政對百姓的潤澤。明代戲曲《運甓記》中“頻年受膏沐”亦用此意,強調恩惠的持續性。

  3. 自然潤澤
    用于形容自然界的洗沐、潤澤之态。如柳宗元詩句“青松如膏沐”,描繪霧氣消散後松樹被露水浸潤的景象;清代詩文中“千林盡膏沐”則展現細雨潤澤山林之意境。

“膏沐”一詞既指具體的護發用品,又蘊含文化隱喻,常用于文學表達中傳遞情感或哲理。如需更詳細例證,可參考《詩經》《楚辭》及唐宋詩詞相關篇章。

别人正在浏覽...

阿阇邦墓包虎敝帚自珍不入眼齒育丑類惡物出邊楚巫鬟從流忘反打鷄窩當院誕瓦低都兒低丁檔地師感傳官常孤館鼓角齊鳴耗亂毀诋醮火嚼頭警戒驚靁金色世界菊花杯劇務拉山頭勒崇冷餐連萼流星掣電輪補輪訓螺山石綠營民困國貧鋪墊撲手卿宰跫然足音诠除攘斥肉吊窗紗帽生盛馔沈泥受天之祜書丹戍旌説下啼哭郎君頭會箕賦望國五老榜香茶木樨餅下席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