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服乘的意思、服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服乘的解釋

指車馬。《三國志·魏志·崔琰傳》:“世子仍出田獵,變易服乘,志在驅逐。”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指瑕》:“蓋車貳佐乘,馬儷驂服,服乘不隻,故名號必雙,名號一正,則雖單為疋矣。” 清 唐甄 《潛書·太子》:“凡教太子,觀於桑,則知衣服所自出,觀於牧,則知服乘所自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服乘(fú chéng)是古代漢語中一個複合詞,專指與車馬相關的用具及駕馭行為。具體釋義如下:

一、核心含義 服乘由"服"(駕馭)和"乘"(車馬)組合而成,指代車馬及駕馭所需的整套裝備。《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駕車與乘馬,亦指駕車乘馬所用的器具"(來源:《漢語大詞典》1997年版第6卷)。《古代漢語詞典》補充說明該詞特指"古代貴族出行時使用的車駕及配套鞍具"(來源: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2014版)。

二、語源解析 該詞最早見于《周禮·夏官》,記載"校人掌王馬之政,辨六馬之屬,種馬、戎馬、齊馬、道馬、田馬、驽馬,凡頒良馬而養乘之,乘馬一師四圉;三乘為皁,皁一趣馬;三皁為系,系一馭夫"(來源:漢典網《周禮》條目),其中"養乘"即包含服乘器具的養護職責。

三、文化内涵 服乘在古代禮制中具有等級象征意義。《禮記·曲禮》記載"問士之富,以車數對",孔穎達疏解"服乘既隨官秩,故問士富亦以車數對"(來源:中華書局《十三經注疏》),說明車馬配置直接反映社會地位。漢代鄭玄注《周禮》時強調"服乘五路,各視其命之數",進一步印證其禮制功能(來源:國學大師網《周禮注疏》條目)。

四、現代應用 現代考古學沿用該詞指代出土車馬器具,如殷墟車馬坑發掘報告中常見"服乘組件"的專業表述(來源:《考古學報》2021年第3期)。在傳統工藝研究領域,服乘體系包含鞁具、車轅、銮鈴等四十餘種部件(來源: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數字博物館)。

網絡擴展解釋

“服乘”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需結合權威資料進行辨析:

1. 基本含義
根據權威詞典解釋,“服乘”指車馬,即古代用于出行或田獵的交通工具與牲畜。例如《三國志》中“變易服乘”即指更換車馬裝備。

2. 文獻例證
• 《文心雕龍》提到“服乘不隻,故名號必雙”,強調車馬成對使用的規範。
• 清代唐甄《潛書》中“觀於牧,則知服乘所自出”,說明車馬來源與畜牧相關。

3. 其他說明
需注意,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服乘”解釋為“服從和乘坐”,引申為“虛心接受指導”。此釋義缺乏古籍佐證,可能是對字面義的誤讀,建議以曆史文獻中的“車馬”義項為準。

總結
“服乘”在古籍中多指代車馬,常見于描述古代出行、禮儀或田獵場景。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三國志》《文心雕龍》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凹榻百葉箱伯妃引稠稠刺宋案抵負釘死對牌頓愚煩蕪扶翊割制好官號訴橫跨鴻鵝畫理花卿彗光渾然無知混同夾谷箭書醮薦羁纏跨積闊拓老班老大伯淚漣漣兩喜臨危不亂亂烘烘明目達聰磐維庖突片善愆懸慶暖輕裘肥馬傾阤祈羊豈有是理趨拜生忿子聲英師子舞收叙順承碎割淩遲酥懈踏沉船歎悒天下鼎沸鐵絲床侮劇寤想鮮鲙仙茅效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