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網瘾的意思、網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網瘾的解釋


網瘾是指上網者由于長時間地和習慣性地沉浸在網絡時空當中,對互聯網産生強烈的依賴,以至于達到了癡迷的程度而難以自我解脫的行為狀态和心理狀态。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網瘾(wǎng yǐn),又稱網絡成瘾或互聯網成瘾障礙,是指個體因過度使用互聯網而導緻的明顯心理依賴和行為失控現象。其核心特征是對網絡使用産生強烈渴求,難以控制使用時間,即使明知對身心健康、社交或工作學習造成負面影響仍持續使用,停止使用後可能出現焦躁、空虛等戒斷反應。

詳細釋義

  1. 詞義構成

    “網瘾”為複合詞:“網”指互聯網,“瘾”指難以自拔的深度依賴。該詞生動描述了對網絡行為的病理性沉迷狀态,屬于現代漢語新生詞彙,常見于心理學及社會行為研究領域。

  2. 典型特征

    • 失控性:無法自主控制上網時長與頻率。
    • 耐受性:需不斷增加上網時間或刺激強度才能獲得滿足。
    • 戒斷反應:停止使用後出現情緒焦躁、注意力渙散等症狀。
    • 功能性損害:導緻學業/職業效率下降、社交退縮或生理健康問題(如視力損傷、睡眠障礙)。
  3. 診斷參考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次修訂本》(ICD-11)中将“遊戲障礙”(屬網瘾亞型)列為精神疾病,其診斷需滿足“持續至少12個月、行為嚴重幹擾個人生活”等标準(來源:世界衛生組織官網)。

  4. 社會影響

    長期網瘾可能引發青少年人格發展障礙、家庭沖突及社會適應困難。中國教育部将“預防網絡沉迷”納入心理健康教育綱要,強調家校協同幹預(來源: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


權威參考來源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纂,商務印書館出版,收錄“網瘾”詞條并釋義為“對互聯網的過度依賴”。

  2. 《中國青少年網絡成瘾預防手冊》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界定網瘾的臨床特征與幹預策略。

  3.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報告

    實證研究指出網瘾與大腦獎賞回路異常激活相關(來源:中科院心理所《網絡成瘾神經機制研究》)。

  4. 世界衛生組織(WHO)官方文件

    ICD-11對遊戲障礙的定性為網瘾研究提供國際标準依據。

網絡擴展解釋

網瘾,全稱網絡成瘾障礙(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IAD),是指個體因過度使用互聯網而失去對上網行為的控制,導緻生理、心理和社會功能顯著受損的行為狀态與心理障礙。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核心定義

網瘾的核心表現為對網絡的過度依賴與失控,具體特征包括:

  1. 過度沉迷:長時間沉浸于網絡(如每天超過4小時或每月超144小時)。
  2. 失控性:無法自主控制上網時長,即使意識到負面影響仍難以停止。
  3. 功能損害:顯著影響學習、工作、社交等現實生活。

醫學界對網瘾的定義存在一定争議,但普遍認為其屬于“行為成瘾”範疇。世界衛生組織(WHO)于2018年将“遊戲成瘾”納入《國際疾病分類》(ICD-11),間接承認網瘾的醫學地位。


二、主要症狀與表現

1.心理依賴

2.生理影響

3.社會功能退化


三、診斷标準

根據權威醫學指南,網瘾的确診需滿足以下條件:

  1. 持續時間:相關行為持續至少12個月(嚴重時可縮短至3個月)。
  2. 量化标準:日均上網超4小時,或月均超144小時。
  3. 排除其他疾病:需排除由其他精神障礙引發的網絡過度使用。

四、幹預與治療建議

  1. 行為管理:制定上網計劃,逐步減少使用時間,培養替代興趣。
  2. 心理幹預:通過認知行為療法(CBT)糾正錯誤認知,緩解情緒依賴。
  3. 家庭支持:改善家庭溝通模式,避免過度指責,建立正向引導。
  4. 專業治療:嚴重者可尋求精神科醫生幫助,結合藥物與心理治療。

五、争議與反思

網瘾的醫學分類尚未完全統一,部分學者認為應歸為“過度使用”而非獨立疾病。但不可否認,其負面影響已引發廣泛關注,尤其是青少年群體。正确認識網瘾,平衡網絡與現實生活,是預防與應對的關鍵。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或治療方法,可參考來源中的高權威性網頁(如、6、9)。

别人正在浏覽...

奔绌标榜鹁鴿青程才沖駝子呆重等第鄧攸無子定見杜儀風鑽府試攻诋爟火錧轄鼓轉含利黃缯皇子陂還口交迫稽殿墐塗積朔羁心娟倩卡帶科罰廉峭鄰藩零聲母路台慢遊滿坐寂然命材納牖乾晷強占喬張緻碛路汽輪機瓊雷棄遠戚援漆作铨廷三襕貼裡商質師塔石太尉霜寒天然氣讬交外治威光煨烤枵腹從公小淨洩節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