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缟服的意思、缟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缟服的解釋

白衣裳。喪服。《新唐書·崔日用傳》:“吏民數百,皆縞服送喪。”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缟服(gǎo fú)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用白色生絹制作的喪服,象征着哀悼與悲痛。以下從詞典釋義、文化背景及文獻用例三方面進行詳細闡釋:


一、詞典釋義

  1. 字義解析

    • 缟(gǎo):本義指未經染色的白色生絹,質地細薄。《說文解字》載:“缟,鮮色也。從糸,高聲。”引申為素白之色。
    • 服:此處特指喪葬禮儀中的服飾。

      合稱“缟服”,即白色喪服,用于表達對逝者的哀思。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引申含義

    在文學語境中,“缟服”可象征極緻的悲痛或肅穆的哀悼氛圍,如“滿城缟服”形容舉國同哀的場景。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二、文化背景與禮制依據

中國古代喪禮制度中,喪服按親疏關系分為五等(“五服”),而“缟服”屬于較輕的喪服,多用于遠親或短期喪期。


三、經典文獻用例

  1. 《左傳·襄公二十九年》:

    “季劄至,……聘于鄭,見子産,如舊相識,與之缟帶。”

    注:此處“缟帶”雖非喪服,但印證“缟”為白色絲織品,為喪服材質來源。

    來源:中華書局《春秋左傳注》。

  2. 《戰國策·齊策六》:

    “(田單)攻狄,三月不克。……乃援枹鼓之,狄人乃下。明日,缟素出降。”

    注:“缟素”即白色喪服,表投降者自認罪責,以喪禮示屈服。

    來源:上海古籍出版社《戰國策箋證》。


四、權威辭書參考

  1. 《漢語大詞典》:

    定義“缟服”為“白色喪服”,引《禮記》及曆代注疏為證。

    查看詞條(漢語大詞典官網)

  2. 《辭源》(修訂本):

    強調其與“五服制度”的關聯,釋義為“用白絹做的喪服”。

    查看來源(商務印書館官網)


“缟服”是漢語中承載傳統喪葬文化的專有名詞,其釋義需結合材質(白色生絹)、用途(喪服)及禮制背景綜合理解。以上引用均來自權威典籍及辭書,釋義嚴謹,符合學術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缟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曆史文獻及語境進行如下解釋:

  1. 基本釋義
    缟服指白色衣裳,特指喪服。其中“缟”意為未經染色的素絹,引申為白色;“服”即服飾。古代喪禮中,親屬需穿白色麻布衣以示哀悼,故稱“缟服”。

  2. 文獻引證
    據《新唐書·崔日用傳》記載:“吏民數百,皆縞服送喪。”此處描述百姓身着白色喪服送葬的場景,印證了缟服作為喪葬禮儀服飾的用途。

  3. 文化關聯

    • 相關成語:如“玄裳缟衣”形容素雅服飾,“炫晝缟夜”則借白色強調晝夜分明。
    • 詩詞引用:宋代詩句“素衣缟服道家流”中,缟服被用于描繪樸素的道家裝束,擴展了其文化意涵。
  4. 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缟服”一詞使用較少,多出現于古典文學或曆史研究領域,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象征意義(如哀悼、樸素等)。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古籍中的具體用例或相關詩詞,可參考《新唐書》等文獻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八位補漏訂訛殘落儃回谄冒禅齋乘邊垂裕後昆存亡繼絶地面沉降獨見蠹木奉手俯順高絙伎哥本哈根官兵函義弘盛懷材抱器遑遽畫阙晦藏活支煞假借義腳踏着腦杓子腳魚解船解甲休兵警辯井底蝦蟆景觀井華水灸刺龍雀掄動毛太紙迷而不返岷嶺攀接棄朝起辇仞積日中則移散席散逐傷殘霜拳屬調水火不辭逃塾騰降陀羅骠讬陰宛財猥煩溫韋惜愛小姑娘蕭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