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存亡繼絶的意思、存亡繼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存亡繼絶的解釋

1.亦作"存亡續絶"。

2.原謂使亡國複存,絕嗣得續。亦泛指使瀕臨滅亡或已亡者得以繼續存在或延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存亡繼絶”是漢語成語“存亡續絶”的異寫形式,本義指使瀕臨滅亡者得以延續,使斷絕的世家重新接續。該詞最早見于《公羊傳·僖公十七年》:“桓公嘗有存亡繼絶之功,故君子為之諱也”,意指齊桓公通過“尊王攘夷”策略延續周王朝統治。其核心語義包含兩個層面:

  1. 存續國祚:特指在政治動蕩中保存即将滅亡的諸侯國,《谷梁傳·僖公十七年》注疏稱“存亡謂存邢衛,繼絶謂立僖公”,體現春秋時期維護宗法制度的政治理念。
  2. 延續文明:引申為對瀕臨斷絕的文化傳統、技藝傳承進行保護,如《漢語大詞典》釋義強調“使衰亡者複興,斷絕者延續”,現多用于文化遺産保護領域。

該成語現代用法常見于學術論著與政論文章,例如在論述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政策時,學者多引用“存亡繼絶”強調文化傳承的緊迫性。其詞源可追溯至先秦“興滅國,繼絕世”的儒家政治思想,與《論語·堯曰》所載“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構成互文關系。

網絡擴展解釋

“存亡繼絶”(也作“存亡繼絕”)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指恢複滅亡的國家,延續斷絕的宗族或世家,也可泛指挽救瀕臨滅亡的事物,使其得以延續。


二、出處與典故

  1. 最早記載
    出自《穀梁傳·僖公十七年》:“桓公嘗有存亡繼絕之功,故君子為之諱也。”,指齊桓公曾幫助恢複邢國、衛國等滅亡的國家,并延續其宗族。

  2. 儒家經典引用
    《論語·堯曰》中提到“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與“存亡繼絕”含義相近。


三、用法與結構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五、例句與延伸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典故或文獻引用,可參考《穀梁傳》《論語》等古籍,或查閱權威詞典(如漢典、搜狗百科)。

别人正在浏覽...

拔群鞭辟向裡不翅不拘布水倡酧纏摩頭蚩蚩蠢蠢愁聽禱雩迵同法脈準繩非行符拔幹濟高闱關楗貴細固執合異隳隤貨産交融驚世震俗禁垣績望扛整活坑塹匡困餽節來由類求獵食疠疾林野留君子流通券理言論執馬靽滿腹文章門巷佞慧瓊彩鵲巢孺齒嗜痂水枯石爛順常舜英私貼夙德外方内圓外接圓腕脫溫然聞喜宴午午銜尾歇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