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手的意思、奉手的詳細解釋
奉手的解釋
(1).捧握長者之手。《禮記·曲禮上》:“長者與之提攜,則兩手奉長者之手。” 宋 王安石 《憶昨詩示諸外弟》:“還家上堂拜祖母,奉手出涕縱橫揮。”
(2).陪伴;追隨。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三:“若嫌餘生晚,不獲與諸君奉手者,餘亦為之憮然。” 楊樹達 《積微居小學述林·說文引經考序》:“蓋君資質卓越,又奉手於 餘杭 章先生 者久,故於經學小學皆能深造自得如此。”
詞語分解
- 奉的解釋 奉 è 恭敬地用手捧着:奉觞(舉杯祝酒)。奉獻。奉祀。奉承(恭維,讨好。“承”讀輕聲)。 尊重,遵守:奉公守法。奉為圭臬(把某些言論或事物當作準則)。奉行故事(按老規定辦事)。 敬辭,用于自己的舉動涉
- 手的解釋 手 ǒ 人使用工具的上肢前端:手心。棘手(形容事情難辦,像荊棘刺手)。着(?)手(開始做,動手)。手不釋卷。 拿着:人手一冊。 親自動手:手稿。手迹。手令。手書(.筆迹;.親筆書信)。 技能、本領:手
網絡擴展解釋
“奉手”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
捧握長者之手
指晚輩或地位較低者以雙手捧握長者的手,以示尊敬與禮節。這一用法源自《禮記·曲禮上》的記載:“長者與之提攜,則兩手奉長者之手。”
例:宋代王安石在《憶昨詩示諸外弟》中寫道:“還家上堂拜祖母,奉手出涕縱橫揮”,描繪了歸家後對祖母的敬重之情。
-
陪伴、追隨
引申為對長者的陪伴或對賢者的追隨。清代陳康祺《郎潛紀聞》提到:“若嫌餘生晚,不獲與諸君奉手者,餘亦為之憮然”,表達未能追隨前賢的遺憾。
二、語境與演變
- 禮儀性動作:古代強調長幼尊卑,“奉手”是具體禮儀的體現,常見于家族或師生場景。
- 抽象化引申:後擴展為精神層面的追隨,如楊樹達在《積微居小學述林》序中提及“奉手於餘杭章先生者久”,指長期師從章太炎。
補充說明
該詞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古籍或仿古語境。若需更完整例證,可參考《禮記》、王安石詩集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奉手一詞是指将東西遞給對方或奉上的意思。它的部首是手部,并可以拆分為手和奉。手部分是漢字的常用部首之一,表示與手有關的意義;奉部分則表示奉獻、尊崇之意。
奉手這個詞源于古代漢字寫法,繁體字為奉手。在古時候的漢字書寫中,奉字由上下兩個部分組成,上面是主字輔助的部分,下面是手字形部分。這種表示手的寫法相對簡化,與現代漢字相比較有些不同。
以下是關于奉手的一些例句:
1. 他将飲料奉手遞給了我。
2. 她恭敬地将文件奉手呈給了上司。
3. 請将這封信奉手轉交給李先生。
一些跟奉手相關的常用詞語有:奉上、呈遞、轉交等。這些詞語都可以表示将東西遞給對方的動作。反義詞則可能是收下、接過、拒絕等詞語,表示接受和拒絕的動作。
以上便是關于奉手的一些簡要介紹,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