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割席的意思、割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割席的解釋

[severe relation with a friend;break up an old friendship]∶三國時管甯跟華歆同學,讀書時兩人合坐一張席,後來管甯鄙視華歆的人品,把席割開分坐。後世指跟朋友絕交

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甯讀如故, 歆廢書出看。 甯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世說新語·德行》

詳細解釋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德行》:“ 管寧 、 華歆 ……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 寧 讀如故, 歆 廢書出看。 寧 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後以“割席”謂朋友絕交。 宋 楊萬裡 《齋房戲題》詩:“欲從舉者便彈冠,回顧石交難割席。” 清 陳夢雷 《絕交書》:“不孝雖已割席,敢不拜在下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割席"是中國古代文化中表示斷絕友情的典故性詞彙,其核心含義源自《世說新語·德行》記載的管甯與華歆轶事。該典故通過"同席讀書"到"分席而坐"的行為轉變,生動展現道德觀差異導緻的友情破裂。

一、出處與典故 據《世說新語》記載,東漢學者管甯因目睹友人華歆對黃金與達官顯貴的豔羨态度,認為其"慕財好貴"的行為違背君子之道,遂割斷兩人共坐的席子,宣告絕交。這個典型事例被《漢語大詞典》收錄為"割席分坐"詞條,成為衡量道德操守的經典隱喻。

二、現代釋義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将"割席"定義為因志向或品格不合而斷絕交往的書面用語,多用于正式語境。該詞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被歸類為曆史典故類動詞,強調通過具體行為動作表達決裂态度,比普通絕交詞更具畫面感和曆史厚重感。

三、文化延伸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指出,"割席"在現代語境中常被引申為價值觀念沖突導緻的斷交行為,多用于學術争論、商業合作破裂等場景。其使用範疇已突破單純的人際關系,擴展至組織間的合作終止,如"兩大企業因經營理念不合最終割席"等表述。

網絡擴展解釋

“割席”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gē xí,字面意思是“割斷席子”,實際指朋友之間因價值觀或品行不合而絕交。這一典故源自《世說新語·德行》中管甯與華歆的故事,具體解釋如下:

1.典故來源

2.核心含義

3.現代用法

4.文化意義

若需了解更完整的典故細節,可參考《世說新語·德行》原文或相關曆史解析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邦域蔽短簸羅回不甯奈潮汐發電初度春瘟倒戟雕削地區額子弗是根隨恭素關弓盤馬過卯合天镮鏆浣花翁驩頭鹘淪駕被嬌奼桀犬吠堯津壖獧巧決力巨雀檻獸看盞藍尹留飯摟搜鑪頭賣力氣面顔秘閣帖内叙鋪底樵蘇蕲茝清儉瓊懷榮懼沙金省節收心衰世耍弄讨集陶鈞讨情條辯跳天索地突門秃厮洿濘鞋後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