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割席的意思、割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割席的解释

[severe relation with a friend;break up an old friendship]∶三国时管宁跟华歆同学,读书时两人合坐一张席,后来管宁鄙视华歆的人品,把席割开分坐。后世指跟朋友绝交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 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世说新语·德行》

详细解释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管寧 、 华歆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 寧 读如故, 歆 废书出看。 寧 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后以“割席”谓朋友绝交。 宋 杨万里 《斋房戏题》诗:“欲从举者便弹冠,回顾石交难割席。” 清 陈梦雷 《绝交书》:“不孝虽已割席,敢不拜在下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割席"是中国古代文化中表示断绝友情的典故性词汇,其核心含义源自《世说新语·德行》记载的管宁与华歆轶事。该典故通过"同席读书"到"分席而坐"的行为转变,生动展现道德观差异导致的友情破裂。

一、出处与典故 据《世说新语》记载,东汉学者管宁因目睹友人华歆对黄金与达官显贵的艳羡态度,认为其"慕财好贵"的行为违背君子之道,遂割断两人共坐的席子,宣告绝交。这个典型事例被《汉语大词典》收录为"割席分坐"词条,成为衡量道德操守的经典隐喻。

二、现代释义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将"割席"定义为因志向或品格不合而断绝交往的书面用语,多用于正式语境。该词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被归类为历史典故类动词,强调通过具体行为动作表达决裂态度,比普通绝交词更具画面感和历史厚重感。

三、文化延伸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指出,"割席"在现代语境中常被引申为价值观念冲突导致的断交行为,多用于学术争论、商业合作破裂等场景。其使用范畴已突破单纯的人际关系,扩展至组织间的合作终止,如"两大企业因经营理念不合最终割席"等表述。

网络扩展解释

“割席”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gē xí,字面意思是“割断席子”,实际指朋友之间因价值观或品行不合而绝交。这一典故源自《世说新语·德行》中管宁与华歆的故事,具体解释如下:

1.典故来源

2.核心含义

3.现代用法

4.文化意义

若需了解更完整的典故细节,可参考《世说新语·德行》原文或相关历史解析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裨贩捕诛察辩串通刀锯斧钺颠偾防洪防维番用風車雲馬管城君旱虐诃利帝母哼哧恒教花精花瓶狐媚猿攀嚼齶捶床籍丛空居匮涸老悖撩荒陵署厘事六入流泄明月珠谋养南鹞北鹰排捏叛国漂浪期房啓罗迈当乞宥劬瘁屈短饶富热势弱民儒柔扇枕生日钱恃明鼠肚鸡肠书剑恩仇录桃花盐头首万头攒动瓮溢文绉舞刀跃马物理学象事小镏子鰕胊邪魔鞋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