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條辨 ”。
條辯是古漢語詞彙,現使用頻率較低,核心含義為分條陳述或逐項辯駁。其釋義與用法如下:
分條目辨析論證
例: 針對政策疑議,他撰文條辯其合理性。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第6卷,第1283頁。
條理清晰的辯駁
來源:《辭源》(商務印書館,2015年修訂版)第3冊,第245頁。
二字組合凸顯邏輯性與系統性的論述方式,盛行于古代公文與學術文本。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16年第2版),第1489頁。
古代奏章、公文中常用“條辯”逐項回應質疑或陳述政見。
例: 宋代臣僚奏疏中多見“條辯利害”“條辯其事”等表述。
用于學派辯論時,指分論點逐一駁斥對方學說。
來源:《中國曆史公文制度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年),第177頁。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被“逐條辨析”“分項論證”等短語替代,多見于研究古典文獻或曆史語境。需注意其書面語體色彩。
“條辯”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tiáo biàn,其核心含義是在辯論或論述時邏輯清晰、條理分明。以下是詳細解釋:
“條辯”由“條”(指條理清晰)和“辯”(指辯論、辨析)組成,強調在表達觀點或争論時,以明确的邏輯和分明的層次展開論述。例如:
如需進一步了解發音或例句,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漢典》或《滬江線上詞典》。
哀笳辨雪嘲讪仇視傳令兵出乘慈恕蹴圓怛惕調閱東南雀飛鬥戰惡衣粗食發現浮累腐殖質幹聒孤臣鬼形怪狀寒隽毫彘慧業才人昏夕家鴿架屋疊床今律金門客矜制吉興既已絶倫超群款兒苦悰壸漿箪食困污遼敻遼祖靈眸祿臣宓戲牛湩瞥忽企警凄眷青蓱逡巡術省官神骨施鈎事例太廟慆慢田巴替頭托盤天平五精舍縣鄙閑雲孤鶴閑住蕭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