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irthday] 出生年時,後稱人的生日
皇覽揆餘初度兮。——《楚辭·離騷》
謂始生之年時。《楚辭·離騷》:“皇覧揆餘初度兮,肇錫餘以嘉名。”後因稱生日為“初度”。 宋 趙蕃 《歐陽全真生日》詩:“南風屬初度,杯酒相獻酬。”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蓮香》:“會媪初度,因從其子婿行,往為壽。” 徐特立 《徐乾三十初度》詩:“三十初度日,一九四五年。”
“初度”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詞源與出處
源自屈原《離騷》中的“皇覽揆餘初度兮,肇錫餘以嘉名”,原指人出生時的時辰,後引申為“生日”之意。元代《元史》中亦有“朕初度之日群臣毋賀”的記載。
本義與演變
用法與示例
相關辨析
需注意與“初次”“首次”等詞區分,“初度”專指生日,不表其他初次行為。
該詞承載傳統文化中對生辰的重視,兼具文學雅緻與曆史内涵,多用于書面或正式場合。
初度是一個漢語詞彙,常用作動詞,表示初次經曆或初次嘗試。它是由“初”和“度”兩個字組成。
首先,我們來拆分初度的部首和筆畫。根據康熙字典,初的部首是冬字頭,表示與冬季有關;度的部首是廣字底,表示與廣泛有關。初的總筆畫數為7,分别為從上至下乃至左至右依次書寫;度的總筆畫數為9,同樣是從上至下乃至左至右逐個書寫。
初度這個詞彙的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古代,人們用“初起”或“初次”來表達“第一次”的意思,後來逐漸演變為初度。這個詞彙在古代經典文獻中廣泛使用,并成為現代漢語中一個常用詞。
初度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初度」,保留了漢字的傳統筆畫和結構。與簡體字相比,繁體字更加複雜,但在一些場合仍然被廣泛使用,尤其是在台灣、香港和澳門等地。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初的古代字形為“衞”,字形相對繁雜;度的古代字形為“頁”,表示“頭”的意思。隨着時間的推移和文字的演變,字形逐漸簡化為現在的形狀。
以下是一些關于初度的例句:
1. 他初度涉足商界就取得了***************。
2. 這是我第一次去旅行,初度感受到了自由和放松。
3. 孩子們正在初度體驗音樂的魅力。
與初度相關的組詞有:初試、初探、初逢、初識。
初度的近義詞包括:開始、起初、開端。
初度的反義詞是:再度、終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