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艮止的意思、艮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艮止的解釋

謂行止適時。語本《易·艮》:“《彖》曰: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 明 黃绾 《明道編》卷一:“ 伏羲 、 堯 、 舜 以艮止、執中之學相傳……《易》之微言,莫要於艮止;《書》之要旨,莫大於執中。”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艮止”是一個源自《易經》的哲學概念,其核心含義為“行止適時”,強調根據時機選擇行動或靜止。以下為詳細解釋:

  1. 來源與基本義
    該詞出自《易經·艮》的彖辭:“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其中“艮”為八卦之一,代表山,象征穩固與停止;“止”指停止或止境。兩者結合表示在恰當的時間行動或靜止,體現動态平衡的智慧。

  2. 哲學内涵

    • 時機把控:強調“動靜不失其時”,認為事物的進展需順應時勢,不可強行推動或停滞不前。例如山勢雖靜默卻蘊含力量,暗含蓄勢待發的狀态。
    • 自我約束:在儒家思想中,“艮止”被引申為克制欲望、遵循中道的修養方式。明代黃绾在《明道編》中将其與“執中”并提,視為道德實踐的關鍵。
  3. 延伸與應用
    現代語境下,“艮止”可指代:

    • 勸阻行為:用于制止不當舉動(如提到的“阻止某事發生”);
    • 處世态度:提醒人們避免冒進或消極,需審時度勢(如中“如山般穩固”)。

“艮止”既是《易經》中的時空哲學,也是傳統文化中的處世準則,融合了自然規律與人文修養的雙重意涵。

網絡擴展解釋二

艮止(gěn zhǐ)是一個漢語詞彙,它可以拆分為“艮”和“止”兩個部分。其中,“艮”字的部首是“艮”,它的筆畫數為6;而“止”字的部首是“止”,它的筆畫數為4。這兩個字合在一起形成了“艮止”。 “艮止”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八卦學說中的一個卦名。在八卦中,艮卦代表着“山”這個意象,而止則代表着“止住”的意思。因此,“艮止”在漢字中有着停止、阻止的含義。 在繁體字中,“艮止”這個詞的寫法沒有太大的變化。它在繁體中仍然是“艮止”。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文字是以篆書為主,所以“艮止”的寫法與現代漢字稍有不同。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更加簡潔,形狀也更加古樸、有力。不過,由于篆書的複雜性和繁瑣性,隨着時間的推移,漢字逐漸演變為現代的樣式。 以下是一些關于“艮止”的例句: 1. 他聽到警報聲後,馬上艮止了手中的工作。 2. 這次重大意外事件使得公司的發展艮止不前。 3. 面對困難,我們要堅強不屈,不容自己輕易艮止腳步。 “艮止”的一些組詞可以包括:“艮立”、“扼艮”。 “艮止”的一些近義詞可以包括:“停止”、“阻止”、“封閉”。 “艮止”的一些反義詞可以包括:“繼續”、“進行”、“開放”。 希望以上的回答能夠滿足你的要求,如果還需要其他幫助,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