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吳音的意思、吳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吳音的解釋

[dialect of Wu district] 指吳語,吳方言

醉裡吳音相媚好。——宋· 辛棄疾《清平樂·村居》

詳細解釋

(1). 吳 地的語音; 吳 語。《宋書·顧琛傳》:“先是, 宋 世 江 東貴達者, 會稽 孔季恭 、 季恭 子 靈符 、 吳興 丘淵之 及 琛 , 吳 音不變。” 唐 顧況 《南歸》詩:“鄉關殊可望,漸漸入 吳 音。” 陶牧 《季夏憶吳門景物寄内》詩:“愁邊節物知難遣,别久 吳 音漸欲忘。”

(2). 吳 地的音樂。 宋 範成大 《吳郡志·風俗》:“ 吳 音,清樂也,乃古之遺音。唐初古曲漸缺,管絃之曲多訛失,與 吳 音轉遠。” 清 曹寅 《高鶴修琴友索贈時寓僧樓即事戲之》詩:“雅識 吳 音妙,微風縹緲間。”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吳音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和文化内涵的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定義
    吳音指吳地的方言,即吳語(也稱江南話、江東話),是漢語七大方言之一。其名稱源自古代吳越地區,最早可追溯至周朝,擁有三千多年曆史。

  2. 分布與特點
    通行于中國江蘇南部、上海、浙江、江西東北部、福建西北角及安徽南部部分地區,使用人口近一億。代表方言為蘇州話和上海話,語音特點包括保留古漢語濁音聲母、聲調豐富等。

  3. 文學與曆史引用
    辛棄疾《清平樂·村居》中“醉裡吳音相媚好”即描述吳語的柔美。唐代顧況、宋代範成大等詩人也多次提及吳音,體現其文化影響力。

  4. 延伸含義
    少數文獻中,“吳音”也指吳地音樂(如宋代範成大記載),但此用法較罕見,主流仍指方言。

吳音不僅是語言學概念,更承載了吳越地區的文化脈絡。若需進一步了解其語音體系或現代發展,可參考方言研究專著或地方志。

網絡擴展解釋二

吳音的意思

《吳音》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吳語的發音。

拆分部首和筆畫

《吳音》的部首是口,總共有8個筆畫。

來源

《吳音》一詞來源于中國傳統的方言劃分,吳語是中國的一種方言,主要分布在江蘇、上海、浙江等地。

繁體

《吳音》的繁體寫法為「吳音」。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的漢字在演變過程中有多種寫法,《吳音》的古時候漢字寫法可能因古代字體的變遷而不同,暫無确切古代寫法的記錄。

例句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使用《吳音》這個詞來描述吳語的發音特點。

組詞

吳方言、吳語、吳劇、吳侬軟語。

近義詞

蘇音、江南音。

反義詞

普通話、北方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