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三真經。 唐 陸龜蒙 《送延陵張宰》詩:“默禱三真後,高吟十字還。” 前蜀 杜光庭 《親隨司空為大王醮葛仙化詞》:“九井之光靈自顯,三真之肸蠁常存。”
(2).指 宋 朝的 富弼 、 韓琦 、 歐陽修 、 張康節 。真,謂名副其實。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一:“ 張康節 為禦史中丞,論宰執不已……當時有三真之語,謂 富 韓 二公為真宰相, 歐公 為真内翰,而 康節 為真禦史也。”
“三真”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綜合各來源的詳細解釋:
指代《三真經》
該說法最早見于唐代陸龜蒙的詩句“默禱三真後,高吟十字還”,後蜀杜光庭的文獻中也有提及。但具體指哪三部經典,現存文獻未明确記載,推測可能與道教或儒家典籍相關。
宋代名臣的合稱
宋代朱弁《曲洧舊聞》記載,“三真”指富弼、韓琦、歐陽修、張康節四人(注:此處人數為四,但原文仍稱“三真”,可能為曆史記載的訛傳或特殊稱謂)。他們以“名副其實”著稱,強調德才兼備的品格。
如需進一步探讨某一種含義,可提供具體語境以便深入分析。
三真是一個成語,它的意思是指真實、真誠和真正。表示一個人言行一緻,真實可靠,真誠待人,真正品行高尚。
拆分部首:三(三點水),真(言字旁)
三的筆畫數:3畫
真的筆畫數:10畫
《三真》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孟子·公孫丑上》:“三軀一直,三智一矣,乘三琴而迎九徵,才人增修之,鼓琴於南郭,有宋之舞者。”
繁體寫法:參真
古時候“三真”的寫法并沒有太大的變化,仍然是用“三”和“真”這兩個字來表達。
1. 他一直以來都是個三真的人,不會說假話。
2. 這件事他的态度非常真誠,可以說是三真可靠。
三思而後行、真心實意、真切、真摯、真誠、真理、真相
真實、可靠、誠實、坦率、正直
虛僞、不真實、不可靠、不誠實、欺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