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樹荊棘得刺,樹桃李得蔭的意思、樹荊棘得刺,樹桃李得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樹荊棘得刺,樹桃李得蔭的解釋

比喻惡有惡報,善有善報。《警世通言·老門生三世報恩》:“ 蒯公 大喜,想道:‘樹荊棘得刺,樹桃李得蔭’,若不曾中得這個老門生,今日身家也難保。”

網絡擴展解釋

“樹荊棘得刺,樹桃李得蔭”是一句源自明代馮夢龍《警世通言·老門生三世報恩》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拆解如下:

字面解釋

字面含義為:種荊棘會被刺紮,種桃李則能乘涼。


深層寓意

  1. 因果報應:比喻行為與結果的關系,強調“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例如:在《警世通言》中,蒯公因提攜老門生而保全自身,印證了“種善因得善果”的道理。

  2. 行為導向:提醒人們選擇善行,避免作惡。類似“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來源與發展


這句成語以自然現象類比人事,核心在于強調“選擇決定結果”。其簡潔的比喻和普適性,使其在道德勸誡、文學創作中廣泛應用。

網絡擴展解釋二

樹荊棘得刺,樹桃李得蔭

這句成語的意思是,樹上長滿了荊棘,就會刺傷人;而樹上長滿了桃李,就會給人提供蔭涼、結果實。

樹荊棘得刺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樹(木,4畫)+ 荊(艹,12畫)+ 棘(木,12畫)+ 得(彳,7畫)+ 刺(刀,8畫)

樹桃李得蔭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樹(木,4畫)+ 桃(木,8畫)+ 李(木,7畫)+ 得(彳,7畫)+ 蔭(艹,12畫)

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韓愈,他在《黃鶴樓》一詩中有着這樣的寫道:“樹荊棘得刺,樹桃李得蔭。”這句詩引申出來成為了一句成語,形容不同的樹所帶來的結果。

這個成語的繁體字寫法是「樹荊棘得刺,樹桃李得蔭」,基本上和簡體字寫法相同,隻是将「蔭」字改為了「蔭」字。

在古時候,這個成語的漢字寫法有所不同,「樹」字當時寫作「樹」,「荊」字寫作「荊」,「棘」字寫作「瘠」,「得」字寫作「得」,「刺」字寫作「刺」。也就是「樹荊瘠得刺,樹桃李得蔭」。

例句:

他從小就明白樹荊棘得刺,樹桃李得蔭的道理,所以他一直努力學習,為了将來可以享受桃李得蔭的日子。

組詞:

荊棘、桃李、得刺、得蔭

近義詞:

樹桃李得蔭的近義詞有「樹上長果實,給人遮蔭」

反義詞:

樹荊棘得刺的反義詞是「花草樹木,給人提供遮蔭」。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