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宮使的意思、宮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宮使的解釋

(1).皇宮的使者。指宦官。 唐 白居易 《賣炭翁》詩:“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将惜不得。” 唐 白居易 《江南遇天寶樂叟》詩:“紅葉紛紛蓋攲瓦,緑苔重重封壞垣。唯有中官作宮使,每年寒食一開門。” 宋 秦醇 《趙飛燕别傳》:“宮使交至,後慮帝幸,見其詐,乃與宮使 王盛 謀自為之計。”

(2).某宮的主管之官。《新五代史·李繼岌傳》:“ 莊宗 即位, 繼岌 為 北都 留守,判六軍諸衛事。遷檢校太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豆盧革 為相,建言: 唐 故事,皇子皆為宮使。因以 鄴 宮為 興聖宮 ,以 繼岌 為使。” 曾慥 《類說》卷四一引 宋 錢易 《南部新書·九成宮使》:“ 天寶 七載,以給事中 楊釗 充 九成宮 使,宮使之名自此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宮使”一詞在漢語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皇宮的使者(特指宦官)
    該含義最為常見,多用于唐代文獻及詩詞中。例如白居易《賣炭翁》中“宮使驅将惜不得”,描述宦官以皇宮名義強行征購炭的行為,凸顯其權勢。此處的“宮使”即代指執行宮廷命令的宦官群體。

  2. 某宮的主管官員
    指特定宮殿或機構的管理者,屬正式官職。如《新五代史》記載李繼岌擔任“興聖宮使”,負責邺宮事務。


二、曆史與文學背景


三、延伸用法(較少見)

部分文獻将“宮使”引申為形容身居高位卻傲慢自大之人,但此用法多屬文學比喻,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宮使”的核心含義聚焦于宮廷使者與官職,需根據上下文區分具體指向。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賣炭翁》或《新五代史》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宮使

宮使,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為宀和使,共計13筆。它的意思是指在宮廷中供奉于皇帝或皇後左右的侍從,負責執行各項任務及傳達吩咐。

宮使這個詞語來源于古代的宮廷制度,自古以來,封建王朝的統治者會設立一系列的官員來管理和維護皇家宮廷的秩序。其中,宮使就是負責陪侍皇帝或皇後的侍從,他們充當了傳遞皇帝意志、執行命令、保障宮廷安全等重要職責。

在繁體字中,宮使的寫法比較特别,即“宮使”。這種寫法在繁體字國家如台灣、香港等地較為常見。

古代漢字寫法中,宮使的形态有所變化,其古文寫法為“宮侍”。不同于現代漢字,古時候的宮使兩個字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字形。這種寫法也反映了古代宮廷制度的特點,以及對宮廷内侍從角色的描繪。

以下是一些關于宮使的例句:

1. “他入宮為宮使,日夜侍奉在皇上左右。”

2. “宮使們依次擺放着華貴的服飾和飾品。”

3. “貼身宮使是宮廷中最機密的職位之一。”

組詞:宮廷、官員、侍從、執行、命令。

近義詞:侍衛、侍從、内侍。

反義詞:官員、臣子、隨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