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舊物的意思、舊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舊物的解釋

(1) [ancestors’ heritage]∶古代的遺物,特指典章文物

(2) [former territory]∶指原有的國土

還歸舊物

詳細解釋

(1).指舊日的典章制度。《左傳·哀公元年》:“祀 夏 配天,不失舊物。” 漢 潘勗 《冊魏公九錫文》:“設官兆祀,不失舊物。” 唐 柳宗元 《貞符》:“其後有賢帝曰 光武 ,克綏天下,復承舊物。”

(2).引申指國家舊有的基業。 明 史可法 《複攝政睿親王書》:“甚至如 玄宗 幸 蜀 ,太子即位 靈武 ,議者疵之,亦未嘗不許以行權,幸其光復舊物也。”

(3).先人的遺物;原來所有之物。《晉書·王獻之傳》:“ 獻之 徐曰:‘偷兒,青氈我家舊物,可特置之。’羣偷驚走。”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風操》:“靈牀上屏風,平生舊物。” 唐 李白 《去婦詞》:“以此顦顇顔,空持舊物還。”

(4).舊人;過時的人。《南史·王僧虔傳》:“吾在世雖乏德素,要復推排人間數十許年,故是一舊物,人或以比數汝耳。” 宋 蘇轍 《移嶽州謝狀》:“豈意聖神禦極,恩貸深廣,不遺舊物,尚許北還。” 宋 張孝祥 《代總得居士上葉樞密》:“伏念某邊徼微官,門闌舊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舊物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兩個核心層面:

一、具體指代舊時物品

指代曆史上留存或前人使用過的具體物件,承載曆史記憶與文化價值。例如:

“祖母留下的玉镯是家族傳承的舊物,見證了幾代人的悲歡。”

此義項強調物品的物質屬性與時間痕迹,常見于家族傳承、文物收藏等語境。

二、抽象指代曆史遺産

引申為國家、民族的曆史基業或文化傳統,多用于家國情懷的語境。例如:

“光複舊物”(收複故土、複興傳統文化),出自《左傳·哀公元年》中“複禹之績,祀夏配天,不失舊物”,喻指恢複國家原有疆域或文明根基。


文化内涵補充

“舊物”在文學中常被賦予情感象征,如李清照詞中“舊物”承載故國之思(《金石錄後序》)。現代漢語中亦用于環保領域,指代可循環利用的“二手物品”,體現資源再生理念。

權威來源參考: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對“舊物”的釋義包含具體物件與曆史遺産雙重含義。
  2.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詳釋“光複舊物”的典故來源及引申意義。
  3.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古代漢語詞典》:分析“舊物”在先秦文獻中的文化負載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

“舊物”一詞在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先代遺物或典章文物
    指古代流傳下來的物品,尤其是具有文化或曆史價值的典章制度、文物等。例如:“腐敗的晚清政府沒有能力光複舊物”。
    來源:、、、

  2. 原有國土或國家基業
    常用于表達收複失地或恢複國家舊有疆域,如“光複舊物”。
    來源:、、


二、曆史文獻中的延伸用法

  1. 典章制度
    《左傳·哀公元年》提到“不失舊物”,指保留傳統制度。
  2. 先人遺物或原有物品
    《晉書·王獻之傳》中“青氈我家舊物”指家族傳承的舊物。

三、現代引申義

  1. 象征記憶的舊物品
    指承載個人或集體記憶的物件,如舊書籍、衣物等,例如:“舊物通常象征着過去的時光”。
  2. 過時的觀念或制度
    可指不再適應時代的傳統思想或體系。

四、例句參考


“舊物”既包含物質層面的曆史遺存(如文物、國土),也涵蓋抽象的文化記憶(如制度、情感)。其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常見于曆史文獻和文學表達。

别人正在浏覽...

骜主傍統表式逼射筆障讒言搽脂抹粉侈太鸱張魚爛村店大演數颠日對命蛾鬭煩缪革佃給數跟步庚兄亥豕寒蟬僵鳥橫迸紅新月會鴻蹤慌慌速速魂懾色沮貨車火怪儉約楗柱稽緩集腋為裘狷察峻激客卿狂佻朗夕樂郊涼棚陸通歌鳳眠霜卧雪納米嫩寒暖心話排滿鉛水窮酸餓醋其時若何三火少需升霞省限適戍水豢訴法未常違法亂紀危如朝露下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