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浮箭的意思、浮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浮箭的解釋

謂漏壺上指示時刻的箭頭。《後漢書·律曆志下》:“孔壺為漏,浮箭為刻。”《文選·張協<七命>》:“浮箭未移,再踐千裡。” 李周翰 注:“浮箭謂水漏刻日時節者。” 唐 褚亮 《奉和詠日午》:“曦車日亭午,浮箭未移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浮箭”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與計時工具相關,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浮箭”指古代漏壺(水鐘)上用于指示時間的浮标裝置,通常由竹或木制成,表面刻有刻度。其原理是通過水位變化帶動浮箭升降,從而顯示時間推移。

二、字義分解

  1. 浮:
    • 本義為“漂浮于液體表面”(與“沉”相對),引申為可移動的、表面的、暫時的特性。
  2. 箭:
    • 原指古代竹木制的帶羽毛箭頭兵器,此處借指形狀細長的标尺部件。

三、曆史應用

  1. 結構功能:
    漏壺分為上下兩層,上層(孔壺)注水後,水流勻速滴入下層,浮箭隨水位上升,通過刻度指示時辰。如《後漢書·律曆志》記載:“孔壺為漏,浮箭為刻”。
  2. 文學引用:
    唐代褚亮詩句“浮箭未移暉”描述正午時分浮箭尚未移動,體現其計時用途。

四、相關詞彙

如需進一步考證古籍原文或更多技術細節,可參考《後漢書》及唐代詩文相關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浮箭 浮箭是一個漢字詞,由兩個部分組成:浮和箭。浮有水面漂浮、不沉下的意思;箭指的是射擊時用來射出的長而尖的武器。所以浮箭的意思可以理解為指那些漂浮在水面上的箭。 浮箭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 浮:由“氵”部和“孚”部組成,共6個筆畫; - 箭:由“竹”部和“千”部組成,共9個筆畫。 浮箭這個詞的來源比較簡單明了,就是由“浮”和“箭”這兩個字組合而成的。繁體字寫作「浮箭」沒有變化。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在基本上相同,所以浮箭的古代漢字寫法就是「浮箭」。 以下是一個例句,幫助理解浮箭的用法: 在古代,人們會用浮箭來進行水中的射擊訓練。 浮箭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