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浮箭的意思、浮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浮箭的解释

谓漏壶上指示时刻的箭头。《后汉书·律历志下》:“孔壶为漏,浮箭为刻。”《文选·张协<七命>》:“浮箭未移,再践千里。” 李周翰 注:“浮箭谓水漏刻日时节者。” 唐 褚亮 《奉和咏日午》:“曦车日亭午,浮箭未移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浮箭是古代计时仪器“刻漏”(也称漏壶)的核心部件,指漂浮在受水壶液面上、带有刻度的箭形标尺。其原理是通过水位上升推动浮箭竖直上浮,观察箭杆上刻度对应的水位线来读取时间。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术语定义与结构

浮箭通常由木质或铜质箭杆制成,垂直置于受水壶中。箭身刻有等分刻度(早期为100刻,后改为96刻对应一昼夜),随着壶内蓄水增加,浮箭随水位同步上升,通过固定参照点(如壶口边缘)指示时辰。其名称源自“浮于水面的箭状标尺”这一直观特征。

二、工作原理与计时功能

在补偿式刻漏系统中(如唐代吕才设计的四级漏壶),浮箭与虹吸管、分水槽等构件协同运作。通过多级供水壶稳定水流速度,减少水位波动对浮箭的干扰,显著提升计时精度。浮箭刻度每刻约合现代14.4分钟,可精确测量时辰(如子时、丑时)和更小的“刻”单位。

三、历史应用与文献记载

  1. 天文与历法:汉代《史记·历书》已记载刻漏制度,浮箭为官方天文机构(如司天监)测算节气、校准历法的工具。
  2. 宫廷仪式:唐宋时期,浮箭刻漏置于皇宫计时台(如北京故宫交泰殿),为典礼活动提供标准时间。
  3. 军事调度:《武经总要》描述军营以浮箭计时安排轮哨,确保防务有序。

四、现代研究与文化价值

科技史学者依据《新仪象法要》《宋史·天文志》等古籍,复原浮箭结构,证实其代表11世纪世界领先的计时工艺。现存实物如元代延祐漏壶(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印证了古代工匠对流体力学和机械设计的深刻理解。


权威参考资料:

  1. 清华大学科技史研究所《中国古代计时仪器专题研究》
  2. 故宫博物院官网“宫廷计时仪器”数字档案
  3. 《汉语大词典》“浮箭”词条(上海辞书出版社)
  4. 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科技文明”常设展陈

网络扩展解释

“浮箭”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与计时工具相关,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浮箭”指古代漏壶(水钟)上用于指示时间的浮标装置,通常由竹或木制成,表面刻有刻度。其原理是通过水位变化带动浮箭升降,从而显示时间推移。

二、字义分解

  1. 浮:
    • 本义为“漂浮于液体表面”(与“沉”相对),引申为可移动的、表面的、暂时的特性。
  2. 箭:
    • 原指古代竹木制的带羽毛箭头兵器,此处借指形状细长的标尺部件。

三、历史应用

  1. 结构功能:
    漏壶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孔壶)注水后,水流匀速滴入下层,浮箭随水位上升,通过刻度指示时辰。如《后汉书·律历志》记载:“孔壶为漏,浮箭为刻”。
  2. 文学引用:
    唐代褚亮诗句“浮箭未移暉”描述正午时分浮箭尚未移动,体现其计时用途。

四、相关词汇

如需进一步考证古籍原文或更多技术细节,可参考《后汉书》及唐代诗文相关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啽哢稗耳贩目薄恶巴且弊仆不廷传领垂箔噉噆当家立计底极蠹书虫鹅羣耳鼠繁侈繁紊非辜锋猬分我杯羹俯帖稾荐宫园贯鱼之次贵号诡设古文家黄瓜黄蜡缓声歌狐埋狐搰囏危煎销剿灭嘉肴禁伶记疏刻炼口引谰词脸小明清纳命娘儿弃短用长杞天之虑日月蹉跎桑榆晚景山陵试播食啖事过景迁霜户书袋四君子四亭八当死硬探意蹄齧忘翼析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