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括羽的意思、括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括羽的解釋

箭末羽毛。亦喻修學益智,增進才力。括,通“ 栝 ”。語本《孔子家語·子路初見》:“ 子路 曰:‘ 南山 有竹,不柔自直。斬而用之,達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學之有?’ 孔子 曰:‘括而羽之,鏃而礪之,其入之不亦深乎!’” 南朝 梁簡文帝 《徵君何先生墓志》:“括羽儒囿,舟輿席珍。” 南朝 梁 劉孝溉 《儀賢堂監策秀才》詩:“碩學類括羽,奇文若錦繢。”《北史·儒林傳序》:“貴遊之輩,飾以明經,可謂 稽山 竹箭,加之括羽,俯拾青紫,斷可知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括羽”是一個漢語詞彙,讀作kuò yǔ,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基本釋義

  1. 字面本義
    指箭末端的羽毛(即箭翎),用于穩定飛行方向。其中“括”通“栝”,指箭尾扣弦的部位,“羽”即箭羽。

  2. 比喻義
    引申為通過後天的學習與磨砺提升才能,強調學問需經加工方能精深。此義源自《孔子家語·子路初見》中孔子與子路的對話:

    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斬而用之,達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學之有?”
    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
    孔子以竹箭需安裝羽毛(括羽)、打磨箭頭(镞砺)才能更深入目标,比喻學習對人的塑造作用。


文學與曆史用例


單字分解


“括羽”一詞從射箭器具的物理特性,發展為對治學與才能培養的生動比喻,強調後天努力的重要性。其文化内涵在儒家經典和古代詩文中均有體現。

網絡擴展解釋二

括羽

括羽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括和羽。

括字的部首是扌(手)和舌,拆分筆畫是5畫。

羽字的部首是羽,拆分筆畫是6畫。

括羽的意思是用手托住羽毛,表示文章、詩文等的潤飾與進行評點。

括羽來源于古代文人糾正文章中錯誤之處的修辭手法,用以有益于文章的完善與篇章的修飾。

在繁體字中,括羽保持相同的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括羽的偏旁部首的位置與現代寫法有所不同,但整體形狀保持一緻。

以下是一些關于括羽的例句:

一些與括羽相關的詞彙包括:

與括羽意思相反的詞語是:

以上就是關于括羽的意思、部首和筆畫拆分、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與其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的介紹。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