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凄涼肅殺。 唐 杜甫 《秦州雜詩》之七:“煙塵一長望,哀颯正摧顔。”
“哀飒”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哀飒”由“哀”(悲傷)和“飒”(凄涼的風聲)組合而成,形容悲傷凄涼的景象或肅殺的氛圍。例如杜甫在《秦州雜詩》中寫道:“煙塵一長望,哀飒正摧顔”,描繪了戰亂後蕭瑟悲涼的環境。
該詞最早見于《左傳·哀公十五年》,描述公子重耳戰敗後的悲痛心境。唐代杜甫将其用于詩歌,強化了“凄涼肅殺”的意境,成為文學中表達蒼涼情感的典型詞彙。
部分文獻中可能出現“衰飒”的寫法,實為同義異形詞,均指向凄涼肅殺之意。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近義詞,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哀飒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悲傷凄涼的樣子或感覺。
拆分部首和筆畫:哀字的部首是衣,飒字的部首是風。哀字有10畫,飒字有8畫。
來源:哀飒這個詞的來源,最早出現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用來形容秦始皇去世後人們的悲痛和凄涼。
繁體:哀飒的繁體字是哀颯。
古時候漢字寫法:根據古代字典《說文解字》中的記載,哀字的古時候寫法為「衣音」,而飒字的古時候寫法為「颯斯」。
例句:他的離去讓人感到十分哀飒。
組詞:哀傷、憂哀、悲傷、凄涼。
近義詞:凄怆、悲切、悲涼。
反義詞:歡樂、快樂、愉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