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精神相通。 明 陸時雍 《<詩鏡>總論》:“假令以《古詩十九首》與 少陵 作,便是首首皆意;假令以《石壕》諸什與古人作,便是首首皆情,此皆有神往神來,不知而自至之妙。”
“神往神來”是一個古代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析:
該成語的核心含義為「指精神相通」,形容思想或情感達到高度契合的狀态。
明·陸時雍在評詩時提到:“以《石壕》諸什與古人作,便是首首皆情,此皆有神往神來……”(出自《詩鏡總論》),此處強調詩歌情感表達的自然流暢。
部分詞典(如)将其引申為“對某人或某事的極度向往”,但此釋義未被多數權威來源收錄,建議以“精神相通”為主流解釋。
神往神來是一個成語,用來形容某個事物或情境引發的強烈興趣或向往的心情迅速實現。
拆分部首和筆畫:神(示+申)往(彳+王)神(示+申)來(土+女)。
來源:《詩經·小雅·斯幹》中的一句詩,原句是:“神之格思,魂之荒兮。”後來成為獨立的成語“神往神來”。
繁體:神往神來。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文獻中,除了神往神來,也會以“神而往之,神而來之”等寫法出現。
例句:我對那個美麗的國家神往神來。
組詞:神往、神來、神情、神态。
近義詞:興緻勃勃、心馳神往。
反義詞:喪氣、無趣。
【别人正在浏覽】